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普遍嫌疑

2019年2月8日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華為事件的教訓是完全清楚的:世界亟需一個獨立於國家利益、創造透明度的國際電訊機構。

https://p.dw.com/p/3D0wE
China Huawei 5G Netz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Z. Min

(德國之聲中文網)越來越明顯,有關華為的爭執是圍繞正在沒落的世界大國美國與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之間的防衛戰。單單時間點就很說明問題:先是華為首席財務官、創始人之女孟晚舟12月初在美國的壓力下在加拿大被拘--同一天,川普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就貿易衝突舉行會談。1月29日,即中國副總理劉鶴率代表團前往華盛頓繼續談判、並且如同川普的一位雇員一般不得不在橢圓形辦公室辦公桌前坐下的那一天,美國司法部對整個華為企業提出起訴。指責的清單很長:違反制裁伊朗禁令、財務詐騙、竊取商業機密、妨礙司法。

Kanada,  Vancouver: Huawei Finanzchefin Meng Wanzho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D. Dyck

此外,華盛頓對其盟國施加壓力,要他們遠離華為,稱這家中國企業可能會在技術中置入用於間諜活動的後門。華盛頓的成功與否迄今在各國情況不同:澳洲已经禁止了這家網路設備製造商參與5G基礎設施建設。紐西蘭將某些領域排除在外。日本政府不再購買中國技術,私有日本電信企業則尚未作出決定。英國讓華為進行改善。波蘭、挪威、德國和法國討論是否讓步於美國的壓力。在波蘭的例子上,據《紐約時報》報導,華盛頓以在該國設立長期美軍基地"川普营"作為誘餌。

用政治壓力削弱一個競爭者

在世界所有其它的國家,華為不受限制。大多數政府看透了這件事:在缺乏強有力證據的同時,川普的對抗路線顯示,華盛頓想用政治壓力削弱最強大的中國競爭者,以幫助本國的工業。

華為比任何一個家企業都更能反映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科技強國的雄心。這家電信企業是國際上最成功的中國企業。它是網路技術的全球市場領先者。

Ren Zhengfei, Präsident Huawei
任正非:我愛我的國家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F. Coffrini

深圳這家企業為世界範圍內50家領先的電話供應商中的45家提供設備。它比西方競爭者價格低廉,在西方專業人士中也被視為在5G技術上遙遙領先。去年,該企業的營業額達1000億美元,是美國市場翹楚思科的兩倍。這家中國企業很早對人工智慧、云计算等新趨勢進行了投資,也相應有很多專利。在智慧型手機的销售方面,華為也趕上了蘋果--僅用了七年。

華為在這一過程中以任何一種形式採取了犯罪性質的行動?這種說法迄今並未得到證明。華為比其本土競爭對手中興更容易處在普遍嫌疑之下,因為這家民營企業沒有上市,所以不需要披露更多的業務訊息。此外,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曾是人民解放軍的工程師,與他那一代幾乎所有經理人一樣,是共產黨員。而且中國的規定是:根據2017年夏天生效的新網路安全法,中國企業有義務在特定情況下將在外國獲得的訊息轉交給國家部門。特定情況有哪些,基本上沒有明確列出。

毫無疑問:在中國,民營企業與國家的關係與美國是不同的。儘管如此,過去幾乎從未接受採訪的華為老闆任正非月初時還是把話說到點子上:"我仍愛我的國家。我支持中國共產黨。但我永遠不會做任何傷害其它國家的事情。"應當相信任說的這句話。倘若事實證明與此相反,那麼這句話將讓他聲名掃地。而在此之前,單單一項指控還遠不能證明被告有罪。

斯諾登的解密證明了什麼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另一方面,據《紐約時報》報導,斯諾登(Edward Snowden)解密的文件證明,美國人所嘗試的恰恰是他們今天所指責華為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顯然早在2010年就通過"Shotgiant"行動侵入華為總部。它想證明,該企業背地裡是由中國軍方控制的。這一證據從未找到。此外,據這些文件,NSA還嘗試過在思科置入後門,以便獲取外國的數據。而美國司法部目前還沒有找到華為做出類似行為的證據。

總體而言,這意味著:在國家對電信企業的干預方面,比如通過披露原始碼,我們需要更多的透明度。但這樣的透明度應該是,所有的企業平等對待。一個世界性的電訊機構,類似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可能是一個有意義的解決方法。該機構既不受華盛頓、也不受莫斯科或布魯塞爾利用。個別大國嘗試以各種手段迫使世界其它國家接受其政治觀點,而該觀點首先有利於大國自身,這無論如何不符合一個新的多極世界秩序。在華為的例子上,我們歐洲人完全可以更明確的表態--面向華盛頓,也面向北京。

專欄作家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二十多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