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涉訴信訪"能否預防和減少?

2011年2月8日

日前,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最高法院將於近期推出五項新措施,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涉訴信訪問題的產生,早在1月11日,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曾在北京主持會議,研究部署2011年信訪工作。

https://p.dw.com/p/10DLs
中國的法院也是上訪的申訴對象圖片來源: AP

據新華社的報導,這次最高法院的新措施,包括五個方面:建立"涉訴信訪"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涉訴信訪通報制度,完善誠信約期和公示制度,抓好涉訴信訪案件終結辦法的落實和繼續推動立案調解工作等。最近幾年來,中國涉及法律訴訟的信訪數量急劇增加。據中國官方數字,2010年最高法院共受理各類信訪舉報35763件。

這只是一種表面的姿態

最高法院受理的各類信訪舉報案件與中國最高層信訪部門每年接待的上訪人員和信件總數一百萬多相比,數量並不高。國家信訪部門早前曾認可80%的信訪案件是合理的,但是通過信訪和上訪解決問題的不到1%。最高法院此番措施,是姿態還是致力於解決涉訴信訪案件,在數量巨大的信訪案件面前,是否能兌現他們的承諾,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

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因為參與為奧運強拆的上訪訪民辯護的中國律師倪玉蘭,她因為代理訪民案件,自己也遭強拆並遭中國當局打壓。對此她的看法是:"最高法院這種承諾,每年都會有類似的東西出來,比如,要及時解決訪民案件,牽涉到違法違紀的案件要及時處理等,其實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做過,這只是一種表面的姿態,出來這樣一個措施是為了提高法院的形象,也有人大在該開兩會前對各部門例行的督促,每次開全國兩會前後相關部門都會有一些舉措出來,其實這些地方法院如果不製造假案錯案,順理成章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到最高法來申訴,法院每次類似的承諾都會給訪民錯覺,但很多事情解決不了。他們如此反復,會讓老百姓寒透心的,現在這種狀況,其實都是司法界的人員不作為。"

司法不獨立,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近年,中國社會問題和矛盾突出,訪民數量增多,矛盾集中的社會問題如拆遷和徵地問題等,又往往將政府部門牽涉其中。法院面對這類的涉訴信訪案件時,立案難及不公正審理,也是催生更多的訪民入京尋找最高法申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知名的維權律師唐吉田認為:"最高法出台這個文件從主觀上應該有用義的,因為近年來,司法領域一些嚴重的問題導致信訪事件不斷攀升,他們應該是力圖遏制這種局面。信訪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實際上還是司法不獨立,行政干涉法制這種制度上的原因造成的。從法院這個角度如果解決'立案難'、'審判不公'等等這些問題,在技術層面多做一些努力,或許對在數量上減少信訪案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最根本上來講,難以通過技術層面來解決,必須在制度上進行變革後才能實現。"

唐吉田指出,目前在中國大陸,很多法律問題難以在法律框架內解決,使得法院的角色非常尷尬,"法院及法官依法辦事很困難,很多人上訪或對司法不信任,是由於現行的"法體"或"政體"這種落後性、封閉性所帶來的問題。最根本的要解決一個權力的來源問題,如果不能把公職人員變成代理人,把民眾作為權力的第一來源的地位突出出來並確立到位,實際上所有技術層面的東西只能夠緩解一些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是不用做太多期待的。"

作者:吳雨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