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斯賓德:德國電影史上的導演巨人

2002年6月12日

6月10日是德國著名導演法斯賓德逝世20周年紀念日。在短短的13年電影生涯裡,該導演留下了許多具有挑釁性的高品質影片,由此成為二戰後新德國電影群中一顆至今閃爍不滅的導演巨星。

https://p.dw.com/p/2PUf
1982年6月10日只有37歲的法斯賓德在慕尼黑去世圖片來源: AP

導演法斯賓德既是一個內心不得安寧的人,又是一個著了魔一般執著的人。如果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的工作量高到了簡直令人可怕的程度,他的回答總是千篇一律而且非常典型:「等我死了我才睡得著。」

他不僅僅在工作量上走極端,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對戀情不專一,又喝酒又服藥而且還服用古柯鹼。最後種種極端都湊到了一起。當法斯賓德在20年前的6月10日在慕尼黑死去時,他給後人留下的遺產無論是從規模上來說還是從它的富有挑釁性的內容以及高超的品質上來說在德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在短短的13年內,法斯賓德完成了40多部電影,電影劇本則更多,另外還有電視連續劇和戲劇。

法斯賓德的明星演員漢娜西古拉曾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問道:「你是因為匆忙而且操心太多才導致了你過早離開人世,還是因為你要早些離人世所以才急匆匆地走完了一生?」也許這兩者都有道理。

法斯賓德的一些同事認為:這位導演乃是受到自身恐懼的驅使才拚命工作的。一周前,柏林男同性戀博物館舉辦了法斯賓德展覽。到10月28日為止,該展覽展出法斯賓德拍攝電影時的照片、電影廣告以及電影片段等,此外,該展覽還展出了法斯賓德的同性戀生活。在展覽開幕式上,法斯賓德的同事玻姆致詞說:「這個討厭的人有一個偉大之處:他用他自身的恐懼給別人帶來了勇氣。德國有名的藝術家中至今還沒有人能像法斯賓德那樣毫無保留地公開自己的秘密。」

天才導演的卓著成就

1945年5月31日出生於巴伐利亞的巴特弗裡斯霍芬的法斯賓德是德國電影界自1945年以來拍片最多且最為重要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跟他本人一樣非常複雜。有些人把他看成是一個存心不良且放蕩不羈的導演。但偏偏就是這樣一位導演能在破紀錄的短暫時間內完成了具有高敏感度的電影。僅在1969年間,法斯賓德便拍攝了10部影片,其中包括「愛情比死亡更冷酷」以及「和德國女人有戀情的外籍勞工」。在這兩部影片裡,法斯賓德親自扮演了一個孤獨的、最後遭到挫敗的男子。

對於聯邦德國的初期歷史,法斯賓德曾以婦女的命運為主線進行了多層次的反映。「瑪利亞-布勞姆的婚姻」、「羅拉」以及「薇羅尼卡-福斯的渴望」就是這一類的電影。它們揭示了經濟奇跡的陰暗面、個人生活的孤獨化以及社會的閉塞和落後。其中特別受到觀眾喜愛的是「莉莉瑪蓮」,由漢娜西古拉出演女主角,扮演女歌手安德森。

評論家們認為,法斯賓德最大且最完美的作品是以德國作家都柏林的同名長篇小說為藍本拍攝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在這部14集電視連續劇中,法斯賓德使比巴科普夫這個富有野性的、但在命運的打擊下變得有點無所適從的人物成為一個永恆的人物。該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是根據法國作家夏奈爾的小說改編的、反映同性戀激情的故事片「爭鬥」。德國當代女導演瑪格蕾特馮-特羅塔認為:法斯賓德自身的雙性戀和同性戀激情乃是該導演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的一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