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協40年:尋求共同價值基礎更為重要

採訪人:葉宣2007年8月10日

中國人常說「四十不惑」,8月8日,東南亞國協度过了40歲生日。1967年在越戰期間成立的東協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區域組織,在新興力量崛起的亞太地區,更是東南亞各國利益和立場的共同代表。東協在國際層面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與中國有著怎樣的複雜關係,其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前景又如何?德國之聲記者葉宣就以上問題採訪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威爾博士。

https://p.dw.com/p/BSsi
組織成員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東協成立至今走過了40年,您如何評價今天這一組織在東南亞地區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

威爾博士:東協雖然已存在了40年,但真正實現政治上的良好運作,是最近30年的事。東協成立於越南戰爭期間,是在與越南共產主義政權對抗的背景下產生的,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制約越南在印度支那稱霸的趨勢。而今天可以說東協成為了整個東南亞地區所有國家的代表,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東協與中國,印度這樣崛起的大國為鄰,尚需要在更廣義的地區範圍內以及國際上獲得一席之地,到目前為止,東協在國際層面上還不具備有充分的影響。

中國與東協國家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中國與東協計劃在2010年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對中國來說,東南亞是否首先意味著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

經濟方面中國試圖在東南亞擴大影響,中國的確需要這一地區的原料和市場,但中國也在尋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夥伴,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從東南亞的原料一直到中國出產的成品。中國不僅在東南亞有重要的經濟利益,還希望在政治上在這一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一趨勢遲早有一天會與美國產生競爭和矛盾,而美國迄今為止是為東南亞國家提供安全保障的一方。

在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國的夾縫之下,東協怎樣才能保持獨立的地位,實現其利益和主張?

這是個關鍵的問題。我認為,東協國家只有建立一個更牢固的組織基礎,才能有獨立發展的可能。東協已經在這方面作出了努力,東協秘書處的設立就是朝共同組織方向邁出的第一步。另外成員國也認識到,從長遠看,東協不可能建立在目前的行動原則基礎上,即不干涉別國事務,內部謀求一致意見這樣的原則。作為地區組織,必須找到共同的價值基礎。正在擬定的東協憲章將明確成員國共同的價值標準,這一文件計劃在今年11月簽署。只有有了這樣一個共同的價值基礎,東協才能在國際上立足,發展自主的力量,面對強大的鄰國以及安全夥伴美國。

歐盟也是一個地區組織,但在一體化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與之相比,東協的整合還處於起步階段。歐洲國家一體化的經驗對東協是否有一些啟示?

人們喜歡拿歐盟來做對比。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恰當的例子。歐洲一體化進程相對比較順利輕鬆,歐洲國家在文化歷史上有更深厚的共同基礎。這樣的基礎在東南亞並不存在,所以說它們的起點是不同的。我想,可以說最大的區別在於歐盟的根本目標始終是政治層面的,歐洲一體化首先是一個政治統一的進程。但東協首先是從經濟層面出發,先搞經濟合作,如建立自由貿易區,然後在此基礎上再謀求政治的聯合。所以歐亞這兩個地區組織選擇的道路是不同的。

您剛才提到了共同的文化基礎,在東南亞,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很大。目前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比如印尼,伊斯蘭主義的勢力日益高漲,甚至成為影響國內政治穩定的因素。這是否會對東協一體化構成阻礙,使這一進程更加艱難?

這的確會使東南亞國家的聯合變得更困難。伊斯蘭主義在該地區國家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影響,不僅在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也存在這個問題。這有可能成為東協一體化的巨大障礙。因此,尋求共同價值基礎的進程顯得更為重要。承認保障基本人權和民主的義務應在未來的東協憲章裡得到明確體現。如果東協有意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的政治角色,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價值基礎的約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如果伊斯蘭主義的勢力在東南亞繼續加強,就意味著,東協在國際上還無法起到它所希望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