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本周港媒聚焦李顯龍訪台和京港關係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15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一條重要消息,就是即將接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之子李顯龍對台灣的訪問。其後的背景到底是什麼?兩岸關係今後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另外,京港關係也依然是香港媒體關心的內容。

https://p.dw.com/p/5JpD
台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 AP

《香港經濟日報》本周發表社論指出,李顯龍訪台意在摸陳水扁的底牌。社論說:「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不理會北京反對,出訪台灣,可能是嗅到兩岸關係「火藥味」日濃,威脅新加坡的利益,因此出手介入,減少將來可能受到的衝擊。 ……李顯龍五月曾經訪華,對北京立場有一定掌握,加上近期呈現的種種跡象,相信他已感到台海局勢不妙,憂慮這樣下去,將嚴重威脅新加坡的利益,因此冒著北京強烈反對,出訪台灣,希望能像父親李光耀般,促進兩岸溝通,緩和局勢;退一步而言,也可瞭解陳水扁的想法及台灣走向,讓新加坡早作部署,減少將來可能受到的衝擊。 」

社論寫道:「新加坡的憂心,是兩岸如果開戰,亞洲經濟不堪設想,新加坡難逃一劫。亞洲各國經濟近年因出口大幅增長而表現強勁,其主因便是大陸進口需求急遽,大陸成為亞洲經濟的引擎。如果台海出現戰火,大陸經濟受打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亞洲經濟,不可避免地遭嚴重拖累,其打擊可較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更甚。縱然兩岸未開戰,但只要戰雲密佈,已足令國際資金迴避戰爭風險而撤離亞洲,由於國際基金多以整個區域作投資考量,他們如果撤離亞洲,新加坡也不能倖免。因此,李顯龍不得不早為之計。」

社論最後說:「新加坡尚有如此憂慮,香港就更加難免,因此無論是政府、商界、投資者,都有需要密切留意兩岸的晴雨風雲,預作籌謀。」

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的社論則指出:「李顯龍現為新加坡副總理,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已正式批准李顯龍接替吳作棟成為新任總理,並將在8月上任。以他這樣的身份訪台,絕非私人及非官方性質。而且,李顯龍5月中旬才訪問過北京,胡錦濤主席對新加坡支持「一個中國」政策表示肯定,李顯龍則回應說新加坡政府理解並支持中國在兩岸問題上的立場。但不旋踵,李顯龍卻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訪台,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是自食其言的表現。」

《文匯報》指出:「台灣問題直接關係到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堅決反對同中國建交的國家與台灣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李顯龍訪台,公然衝擊一個中國的原則,其性質和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首先,這傷害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使新加坡失去在亞洲最重要的朋友和合作夥伴。其次將損害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中星兩國在經貿和科技等領域的合作,為新加坡帶來巨大商機和利益。如果損害中星關係的政治基礎,也必然損害兩國經濟合作關係。再次,將嚴重破壞中國與東協的合作關係,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既顯示了中國對東協的友好與信任,也證明中國的發展對東協是機遇而不是威脅。如果損害中星關係的政治基礎,新加坡在中國與東協合作關係中,將形成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湯的局面,這也違反了東協其他國家的利益。……如果李顯龍企圖背棄一個中國政策,在兩岸左右逢源,為自己撈取政治籌碼,那顯然打錯算盤。李顯龍應充分認識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和中星關係的政治基礎,事關台海地區和整個東南亞的和平與穩定,必須慎重處理,切勿玩弄手段,否則會導致嚴重後果。」

最新一期的《亞洲周刊》發表文章,披露了去年四月底發生的中國海軍北海艦隊三六一潛艇海難事故真相。今年四月恰是『三六一』潛艇重大事故周年。《亞洲周刊》透露中國軍方有關調查結果說,這起事件不但暴露了中國海軍在訓練方面的問題,而且暴露了其在裝備上的落後狀態,以至於由於一個小小的失誤,導致七十名官兵喪生。但卻也由於這起事件,使軍方亡羊補牢,促使中國在潛艇技術上解決了長期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

報導寫道:「中國軍方的事故調查表明,『三六一』潛艇出事前正處於半潛的『通氣管狀態』,由於當時海面風浪較大,海水從通氣管湧入,使通氣管自動關閉,但艇內發電機卻依然繼續運轉,導致兩分鐘內耗盡艙內氧氣,潛艇成真空狀態,致使七十官兵迅速窒息死亡。調查還查明,當通氣管自動關閉之後,由於指揮員沒有及時下達關閉發電機的指令,因此當操作手收到口令時,已經因缺氧處昏迷狀態,無力關閉開關。」

在中國國內政治方面,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文章,分析哪位中共領導最捍衛香港利益。文章說:「今年二、三月後,北京的香港政策愈來愈左,甚至脫離香港的民意和實際情況。說到底,現在的中共最高領導層裡,再沒人對香港懷著深厚感情、會以欣賞的態度對待香港的制度和文化,更沒人會挺身而出糾正那些極左的香港政策。這是北京政策趨左的原因之一。 」

文章寫道:「哪位中共領導人對香港最有感情?第一個當然是力主收回香港主權、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的鄧小平,第二個則非朱鎔基莫屬。朱鎔基每天閱讀的海外報章包括《信報》、《亞洲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雜誌則有《經濟周刊》、《時代》等。這些報刊在香港問題上都有相同的立場,就是對香港傳統核心價值持正面的評價: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自由寬松的社會環境、獨立完整的司法制度、高效廉潔的官僚系統。 ……而且,若非如此欣賞香港的制度,朱斷不會禮聘前香港證監會主席及副主席梁定邦、史美倫,到北京協助他建立中國的證券監管制度;若非欣賞香港,他斷不會如此關心香港,多次來港,更不會說那些會開罪其他領導人、卻激勵港人心的心底話。雖然說出那句一針見血暗諷董建華政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名言後,回京很即遭到批評,但從中可看出他愛香港、捍香港利益的苦心。可是,自從朱鎔基退休後,中南海內再沒像朱那樣熱愛香港的中央領導人,願意挺身而出捍香港利益、保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了。北京領導人的分工明確,大家都有默契,絕少越權插手其他領導人分管的事務。現在香港事務由曾慶紅負責,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即使不同意某些香港政策,也不便出面阻止。第一,跟朱鎔基不同,他們不瞭解香港的具體情況,難以判斷這些政策的成效;第二,他們並非特別欣賞香港,也不是對香港懷有特殊的感情,犯不為了香港問題而與曾慶紅抬貢,與之交惡。」

《蘋果日報》的文章最後說:「朝中沒人,港人只能靠自己爭利益,靠自己捍香港核心價值。」

(香港特約記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