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旅英作家馬健談關於劉曉波的紀錄片

2011年5月12日

關於劉曉波的紀錄片"我沒有敵人"在英國筆會年會上播放。旅英作家馬健到場觀看了這部紀錄片的首映,並在紀錄片播放後的現場回答環節作了簡短的演講。

https://p.dw.com/p/11ERu
馬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empics

德國之聲:您看了這個片子感受如何?

這個片子我認為還是拍的比較成功,把早期的劉曉波也表現了出來,讓人感覺到,六四事件是劉曉波的一個轉折點,以前的劉曉波是一個比較狂妄的文學青年,(六四)之後的劉曉波讓人感覺到他是想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他"沒有敵人"的意識也開始覺醒,我認為這個片子非常成功,另外他(導演)也訪問了和他接觸很多的一些人,周舵、廖天琦等等,這些人從不同的角度讓你看到一個比較真實的劉曉波。

德國之聲:導演用什麼樣的方式作記錄呢?

劉曉波在監獄,大家都知道,所以沒有辦法(採訪),(導演)採訪的劉霞,劉霞讀了一些詩,劉霞和劉曉波他們從六四之後基本一半時間劉曉波都在監獄裡進進出出,他們通過這個書信往來表達他們的生活或者是對社會的看法,這個影片從這個角度去感覺到它們之間這種關聯,在這方面表達的讓人很感動。

德國之聲:雖然劉曉波本人沒有接受採訪,但是在片長約30分鐘的紀錄片中導演記錄了包括了包括艾未未在內的多名劉曉波支持者的訪談。從各個角度紀錄劉曉波的人生,是這樣嗎?


馬健:對,可以這麼說,一個片子我們沒辦法採訪到本人本身就是一個缺憾(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從這個片子感覺到,一個社會對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有責任的知識分子到底做了什麼。因為歷史不斷重演,我們從來沒有從歷史接受教訓,也沒有反思,所以當權者他感到暴力鎮壓是有效的,所以一再使用,艾未未不就是第二個劉曉波嗎,我想下一步可能就是韓寒,或者是另一個人,他會不斷地抓進去,因為他知道,沒有人能管得了他。


德國之聲:說到艾未未,您覺得他和劉曉波有什麼共同點?

馬健: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在一個謊言社會說真話。他們不共的一點,劉曉波對整個社會、或者體制、或者意識形態,從零八憲章可以反映出來,他帶了一種理想主義,當然艾未未也是理想主義,但是他要面對的是個人跟一個集權之間能否產生一種對話。

德國之聲:參加現場問答環節的觀眾最關心什麼問題?

馬健:到場觀眾都是對中國問題比較感興趣的人,報社的記者還有專家,還有一些懂漢語的外國人,大家提的主要一個問題是,到底一個西方國家在這件事情還能做什麼?一個諾貝爾獲獎者被關在監獄,但是人人都沒有辦法。


德國之聲:導演帕裡斯怎樣在中國大陸進行的拍攝?

馬健:大概大陸的像周舵的採訪,我還專門問了導演,他說委託他的朋友幫忙去拍,在國內拍這個片比較麻煩,因為在民主國家都是人民監督政府,在中國相反,是政府監督人民。

德國之聲:片子下一步會在哪裡放映?


馬健:我沒有問導演下一步會在哪裡,或者在大學,或者在民間,當然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甚至讓這個紀錄片能夠在網上看得到,如果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看到當然是更好了,但是我想,這也有很大的難度 。

採訪記者:文木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