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泰因邁爾追求與梅德韋傑夫的私交

Nina Werkhäuser2007年12月21日

上屆德國總理施羅德曾同俄羅斯總統普丁建立起相當深厚的個人友誼。他形容出身於克格勃系統的普丁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民主派。而接替施羅德的梅克爾則不同,她寧肯同普丁保持一定距離。相比之下,她對待这位克里姆林宮強人的態度更為冷靜和務實。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遵循的也是同樣的路線。不過,對於普丁可能的繼任人梅德韋傑夫,施泰因邁爾顯然也在努力同他建立起個人間的友誼。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CedY
從公共運輸走向私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在經貿領域,德俄雙邊關係發展得非常好。前不久,兩國企業開始共同開采西伯利亞天然氣資源,雙方還將共同修建通往德國境內的輸氣管道。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親自參加了這一項目的啟動儀式。並利用這一機會,同他的老朋友梅德韋傑夫舉行了會談。而梅德韋傑夫正是普丁總統提名的未來總統人選。儘管這種欽定接班人的做法同民主游戲規則格格不入,施泰因邁爾仍表示,這代表了俄羅斯政治的連貫性。他說:「上述兩位政治家都希望進一步發展同歐洲的關係。所以,我認為,他們之間的個人友誼將為這一發展趨勢提供保障。」

早在施泰因邁爾在施羅德任內擔任總理府主任期間,他就已結識了梅德韋傑夫。眾所周知,當時施羅德同普丁總統有著密切的個人聯繫。而梅克爾總理的風格則截然不同。儘管她同樣認為發展同俄羅斯的良好關係非常重要,但她一直同普丁保持一定程度的距離。

來自俄羅斯的能源供給對德國至關重要,但於施羅德不同的是,在同俄羅斯交往的過程中,梅克爾並沒有因此迴避人權等一系列敏感話題。每當俄羅斯警方對和平示威者大打出手时,梅克爾都會直截了當地發表評論。

保障示威集會的權力,並不意味著國家的統治權威就受到了威脅。而如果某個人只是因為想去參加示威集會就被逮捕,在我看來,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12月初議會選舉前,俄羅斯當局對反對派實施的各種恐嚇與威脅,令梅克爾總理感到非常不滿。德國政府發言人施迪格表示:「毫無疑問,按照我們的標準,這決不是一次自由,公正與民主的選舉。」

在許多重大國際事務方面,俄羅斯同德國的立場也往往各不相同,比如,科索沃或伊朗問題。2007年,俄羅斯同歐盟之間未能就新的夥伴條約達成共識。2007年年初,普丁總統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對美國在東歐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予以強烈抨击。梅克爾希望在俄美之間居中調解,但毫無收效。德國外交政策研究所的特查奧表示,「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並不知道俄羅斯到底想得到什麼,才會採取合作的態度。俄羅斯想成為一個難題,但它並沒有告訴對方,應當怎樣解決這個難题。梅克爾付出了很多個人努力,但她同普丁的確很不投緣。從他們兩人貌合神離的合影上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

用梅克爾的話說,這種「若即若離」 就是戰略性的夥伴關係:既要開展合作,也要允許相互間的批評,同時,彼此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