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披露曝光的一周

2010年12月5日

這是一個披露和曝光接連不斷的一周-不僅在歐洲,全世界都是一樣。難道,隨著維基解密將大量機密外交電文公之於眾,人類進入了一個完全公開的新紀元嗎?國際足球總會則不然,其結果揭曉和一系列報導顯示,該組織是多麼的過時和不透明。

https://p.dw.com/p/QPr1
維基解密繼續披露圖片來源: AP

維基解密對於我們熟悉的政治運作來說意味著什麼?這是本周的熱議話題-將來,人們會繼續就此話題展開討論,別無其它的選擇。我們是否已踏上了完全公開化的道路?即便如此,這是否是我們所希望的?

在維基解密近來大膽披露的一周之後,人們可以說,無論在歐洲大陸還是美國,人們對維基解密做法的看法大相徑庭,可謂眾說紛紜。因為,正如公開披露可以動搖獨裁統治者的地位一樣,它也會傷及無辜百姓。網際網路一方面意味著自由,這是大家的共識;但它也是誹謗和散佈流言蜚語的工具。本周內,人們經歷的一切都足以說明這一點:網際網路可以將傳統的外交機密情報赤裸裸地展露在世界舞台上。但這是否是我們所需要的?

我們需要怎樣的公開?

USA Wikileaks Julian Assange Presse Zeitung Titelseite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圖片來源: AP

由於許多人對維基解密網站缺乏瞭解,所以許多評論員將他們最初的無奈和無助轉化為對維基解密-這個曝料平台的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憤怒上。一夜之間,阿桑奇成為全世界範圍內最熱議的人物。

與他一道,主流政治首次與駭客意識形態狹路相逢。用最佳詞匯予以概括就是不遺餘力地洩密。公開可以披露的一切,因為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加公正。許多駭客堅信,在進行了大量的內幕披露後,國家不再能憑借其訊息和秘密鞏固自己的權力。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個完全公開的社會,國家便失去了其因保守秘密而擁有的權力。

早在網際網路問世前,一如阿桑奇之流會走上街頭,向每一位願意傾聽之人講述他們有關權力階層進行密謀的看法。之後有了網際網路這些人的影響力便隨之提高。

替罪羊:網際網路

當然,許多歐洲的批評家們認為,網際網路應對改變力量對比的一切承擔責任。道德淪喪、當權者的墮落也是原因之一。但我們不妨捫心自問,誠實地說,這所有一切聽起來是否過去誇張,因為網際網路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

簡言之:本周末,人們找到了許多答案,也增加了新的認識:比如阿拉伯國家就害怕伊朗的核武器,但卻不敢公開表明這一立場。

北韓暢通無阻地經中國向伊朗秘密提供導彈。中國外交官已開始思考南北韓實現統一問題,並早已將北韓稱為"被慣壞的孩子"。

以上這些均無法使世界秩序發生變化。其中的絕大多數是人們意料之中之事,甚至有些對專家們來說早已是舊聞。想必,尤其是那些撰寫曝光電報文稿的美國外交官會感到不安,他們會試圖再度修復破碎的瓷器。

Deutschland USA Botschafter Philip Murphy in Berlin
梅克爾力挺美國駐德大使墨菲圖片來源: dapd

接受壓力測試的外交官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表現非常大度,她對美國駐德國大使給與大力支持。據說,她明確要求不要解除這位大使的職務。儘管這位美國大使在洩密文件中将梅克爾稱為"奉行實用主義,缺乏創造性"之人。

接下來我們聚焦本周內第二件大事,它在人們的心中掀起狂瀾,引起人們內心複雜的情感。

國際足球總會將今後兩届世界盃足球賽的主辦權分別授予俄羅斯和卡達。歐洲許多媒體都一致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在此之前,西方國家絕大多数媒体均報告了國際足球總會執委們的受賄黑幕。作為足球公民,人們希望維基解密在此議題上當仁不讓。人們更希望得知,是否國際足球總會的高官的確收受賄款,人們怎樣對他們行賄,從而在做出決定時能夠爭取到他們的支持。

國際足球總會射入烏龍球

英格蘭在申办世界盃的前幾輪中均獲得最佳成績。卡達的成績是最為糟糕的,揭曉結果卻令人難以理解。英格蘭覺得自己受到懲罰和審查。因為英國記者在世界盃結果揭曉前不久披露了國際足球總會的黑幕。

Symbolbild Pressestimmen FIFA WM-Auslosung Flash-Galerie
國際足球總會主席宣佈投票結果圖片來源: AP/DW

歐洲體育界的氣氛可以概括為氣憤和失望。並非是俄羅斯和卡達使人們產生了上述情緒反應,而是國際足球的投票機制,其不透明以及與之相關的諸多問題等。體育賽事的格言始終是風行公正,嚴守比賽規則。為此,我们敬請國際足球總會,嚴格遵守自己的規則!

中國功不可沒:新世界趕超舊世界

最後我們將目光投向伊比利亞半島:本周末,西班牙首相不能參加在南美舉行的伊比利亞美洲峰會。他必須留在家中,設法穩金融市場的動蕩,而葡萄牙總理就像一位窮大叔一樣趕往那裡出席峰會。因為因引入歐元和歐盟成員國身份而長期備受拉美親戚豔羨的伊比利亞人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變得如此捉襟見肘,乃至令南美人感到吃驚。因為在昔日的拉美殖民地,如今已實現了經濟上的蓬勃發展。這應歸功於中國和美國的積極投入,曾因貧窮而備受奴役的南美國家突然間成為投資者的樂園。直到不久前還剛好相反。

作者:吳安麗 編譯:祝紅

責編:韓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