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英文版日記引發爭議

Hans Spross
2018年6月15日

愛因斯坦1920年代在中國旅行的日記,如今譯成英文出版。其中對中國人的一些描述,引發對愛因斯坦的種族主義態度的質疑。中國網友反應不一。

https://p.dw.com/p/2zbmv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1920年代的私人日記譯成英文出版圖片來源: Imago/UIG

(德國之聲中文網)愛因斯坦是種族主義者嗎?那個在流亡美國時表態反對歧視美國黑人、稱種族主義為"白人的疾病"的愛因斯坦?從愛因斯坦1922年冬天至次年初的中國之行的日記來看,似乎是這樣。

他的那段日記如今首次以英文出版,書名為"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相關的媒體報導引發反響。

愛因斯坦的德文日記原文早已整理成書。如今,新的這本單冊英文書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發行,作為該校"愛因斯坦文獻收集"(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項目的一部分。

英國《衛報》的報導寫道:"這本私人日記的出版,其中愛因斯坦描述了他在1920年代亞洲之行的印象和經歷,顯示出……這位被視為人道主義榜樣(物理學家的)的種族主義態度。這種態度特別表現在對中國人方面。"

在日記中,愛因斯坦從主觀的視角毫無拘束地描述了他在香港和上海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認知。這些描述十分直接,但一些地方也體現出他對社會經濟狀況的體察以及對中國人勞苦的同情。

1922年11月在上海的一次散步中,他觀察到"極為艱苦的生存鬥爭下,最被忽略的人們所表現出的柔和、以及大多是麻木"。在街上他看到很多敞開的作坊、商店,"儘管嘈雜卻沒有爭吵"。"甚至連做牛做馬的苦工也從未流露出痛楚的表情。奇特的群居民族,常常有可觀的小肚子,總是忍耐,時常更像機器而不是人。"在大街上遇到中國人時,他注意到"雙方都瞪大眼睛互相看"。

看上去愛因斯坦對於兩種不同的文化相遇時所發生的"相互盯著看"是很理解的。不過,他似乎並沒有意識要克服自己的歐洲視角。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寫道,覺得"男性和女性之間差別很小","不明白中國女性擁有怎樣的致命魅力,讓中國男性即便面對養育子女的難題也無法抗拒。"

愛因斯坦觀察到中國人、甚至孩子們看上去有些"麻木",他寫道:"如果這些中國人把其他民族擠走了,那很可惜。在我們看來,這樣想想都覺得無法言說的無聊。"這句話尤其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的典型表達。

《衛報》的報導也受到中國媒體轉載。一些中國網友表達了抗議,但也有人表示理解。

一名新浪用戶評論說:"在學術上愛因斯坦是一個成功者,在對待世界各民族的尊重上,愛因斯坦不是合格者,他的言論有些地方我認為可恥、偏激。"

還有一位網友說:"當你被貧窮、飢餓、病痛、天災和戰亂折磨得衣不蔽體、皮包骨頭、顛沛流離、一貧如洗甚至絕望到麻木的時候,就別指望還能保持優雅和禮貌,還能充滿理想和希望!愛因斯坦或許不是個種族主義分子,但絕對是個對現實一無所知、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巨嬰!"

另一位網友寫道:"我一點也不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因為,他講了那個時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真實狀況。從總體狀況講,那個時代的中國就是這樣的對外形象。"

還有一位網友提到當時的時代背景,表示:"現代的人總喜歡用現代文明的標準去衡量過去發生的事情,其結果當然是導致'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