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關稅之劍遲早變鈍

2024年6月21日

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歐中雙方圍繞電動汽車關稅的爭議暫時難有突破。來自德國大眾汽車總廠所在地區的《不倫瑞克報》發表評論指出,一旦比亞迪等中國廠商在歐洲本土建廠生產,關稅就無法再保護本土車企。《世界報》則質疑歐盟大搞雙重標準。

https://p.dw.com/p/4hLtn
售價僅9000歐元的比亞迪「海鷗」電動汽車,即將在歐洲市場銷售
售價僅9000歐元的比亞迪「海鷗」電動汽車,即將在歐洲市場銷售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不倫瑞克報》以「對關稅說不」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歐盟的懲罰性進口關稅只能暫時性地阻擋中國產電動汽車,待到比亞迪等車企在歐洲的工廠大規模投產時,關稅也無法阻止中國競爭者衝擊歐洲本土廠商。

「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字證實,中國汽車正在大舉進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進口量去年翻了三倍,因此歐盟現在拔出了一把所謂的利劍,想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懲罰性進口關稅。即便是歐洲本土的汽車產業也不太相信這種抵抗手段,比如德國大眾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就公開反對加徵關稅。」

「關稅至多只能在短期內緩解競爭壓力。等到比亞迪等車企在歐洲建成自己的工廠時,這把利劍就會變鈍。所以,更好的方式應該是精簡行政流程、削減官僚主義、降低能源成本,從而增強本土企業的競爭力並加快電動汽車轉型。」

「另一方面,德國大眾等歐洲車企只有在產品品質上乘、價格合理的情況下才會具備競爭力。如果中國汽車在這些方面確實比大眾、寶馬、賓士更出色,那麼長期來看,消費者就不會因為懲罰性關稅而對中國汽車望而卻步。」

比亞迪的歐洲攻勢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為什麼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懲罰性關稅會是錯誤的」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意在保護歐洲本土汽車產業的歐盟關稅,到頭來很有可能會反而傷害本土廠商以及歐洲的綠色經濟轉型之大計。

「確實,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徹底放棄以貿易促轉變的想法。對於中國而言,我們歐洲市場比俄羅斯重要得多。要是沒有中國的幫助,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早就打不下去了。現在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卻會讓我們失去施壓手段,我們本可以用它來略微分化中俄聯盟或者阻止中國攻打台灣。」

「歸根結底,最主要問題不是傾銷價格,而是性價比。中國電動汽車哪怕提高價格,其性價比也更好。而且中國企業已經在歐洲建廠。作為今年足球歐洲盃的主贊助商,比亞迪正在匈牙利和西班牙興建新工廠,並計劃在2030年前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廠商。德國大眾等本土車企必須盡快想辦法。」

作者最後還指出,歐洲以反補貼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未免有雙重標準之嫌。「從空中巴士飛機到動畫片,從核能、太陽能到風能,許多歐洲產品也受到補貼。在一個理想世界中當然沒有補貼,但在現實世界中所有國家都這麼干,美國的補貼力度尤其大。世界貿易組織為補貼和懲罰性關稅問題提供了一個對話平台,旨在最終減少補貼和關稅。我們應該利用這樣的對話平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