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民主制度不會屈服於強權
2021年3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部分東歐國家決定今後不準中國國有企業參與此間公共項目的競標活動。《商報》發表評論認為,這一決定非常正確,因為不應鼓勵劣質產品和傾銷價格大行其道。這篇題為《面對中國的國有企業,東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的評論寫道:
「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收獲。很多西歐人認為,多年以來,東歐國家一直在向北京投懷送抱,以至於整個歐盟的團結精神都受到了威脅。但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美國媒體則有不同看法:以德國為首的部分歐盟大國在對華政策方面各行其是,令小國受損。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迫不及待地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就中歐投資協定達成原則性共識,現在這份協定已經被歐盟各國批得體無完膚。
正是羅馬尼亞和立陶宛等東歐國家,在對華政策方面顯得非常強硬。多年以來,上述國家一直因其親華政策,尤其是所謂的17加1論壇而備受爭議。而現如今,在東歐各國,一系列由中國國有企業承建的大型基建項目被取消。一些國家甚至計劃將這些由北京操控的企業完全排除出公共項目的招標活動。」
評論寫道,中國擴張性的市場戰略不僅在非洲招致批評,在歐洲也同樣如此。中國控制當地的資源,只為由中國公司承建的項目提供高息貸款,不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而只從中國派遣勞工。在東歐國家,傾銷式價格戰略、極其低劣的產品品質以及毫無誠信的商業運作,已經使中國企業的名譽大打折扣。此外,東歐國家取消中國國企的競標資格,也是想迫使歐盟重啟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評論接著寫道:
「市場經濟意味著,即使對方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受國家操控的國民經濟體,雙方也應在國家項目招標和市場準入方面享有同等地位。而那些對中國忍讓遷就的國家,將永遠不會達到上述目標。
現在的問題在於,中歐之間本周開始的制裁與反制的惡性循環將如何收場?關於投資協定,雙方還能開展建設性的對話嗎?這樣的對話的必要性則是毋庸置疑的。」
北京是批評不得的。在中國,誰敢批評當政者,等待他的只有監獄。而現如今,哪個國家膽敢批評中國,也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民主國家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應對來自北京的威脅。評論寫道:
「制度之爭已經開始, 現在到了該亮明立場的時候了。中國認為自己非常強大,它要求民主國家要向其專制體制俯首稱臣。這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面對中國的霸權訴求,歐洲、美洲以及亞洲的民主國家必須共同應對。只要各國團結一致,他們在經濟、政治以及人權領域,都比中國強大得多。而只有共同捍衛自由,民主國家的優勢也才能得以保存。今後無論北京對任何人實施制裁,無論他是澳洲人,還是歐盟議員,大家都不應再讓這些受制裁者感到孤助無援。」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