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棱角鮮明的對華政策也許利大於弊

2022年6月20日

中國是德國至關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對於一個對外不肯譴責俄羅斯發動的野蠻戰爭,對內在新疆等地殘酷踐踏人權的政權,柏林必須在經濟利益和價值觀之間做出選擇。

https://p.dw.com/p/4CxHg
Containerschiff im Hamburger Hafen, Hamburg,
圖片來源: Rupert Oberhäuse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客座評論稱,對於中國違反國際法準則、殘暴踐踏人權的行為,德國不應繼續視而不見,而應聯手歐盟和美國一道,共同對中國施加壓力。這篇題為《棱角鮮明的對華政策也許利大於弊》的評論寫道:

"中國也同樣離不開國際貿易。貿易爭端會讓爭執雙方都付出高昂代價,而中國的代價會更高。

中國的紅色皇帝習近平將市場準入作為脅迫外國就範的工具。即使是那些為香港自由或人權仗義執言的外國運動員,都會受到北京的嚴厲懲罰。習近平已經多次嘗試對經濟影響力較小的國家實施制裁,以期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澳洲和立陶宛就曾深受其害。

歐盟必須在此問題上表現出團結精神。因為一旦讓中國對立陶宛等小國施壓得逞,就會給各國樹立一個危險的先例。

在此背景下,德國及歐盟也不應排除將歐盟共同市場的准入問題作為制衡的籌碼。也就是說,一旦中國或其他國家嚴重違反游戲規則或向歐盟施壓,那麼,歐盟也應在必要情況下設置貿易壁壘。"

Litauen Taiwan Botschaft Eröffnung
因設立台灣代表處一事,曾引發北京同維爾紐斯的嚴重外交危機。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評論作者Holger Schmieding指出,對專制政權說不,也許會在短期內帶來損失,但從長遠來看,對德國乃至歐洲經濟終將利大於弊。

"世界經濟目前正處於動蕩時期。普丁發動的侵烏戰爭使能源和糧食價格暴漲,消費者受到嚴重衝擊。但富裕的西方民主國家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險體制,承受力要遠遠超過那些相對貧窮的國家。總體而言,中國所面臨的挑戰要遠遠大於歐美所面臨的挑戰。

這並不是在為貿易戰搖旗吶喊。但德國和歐洲應當清楚一點,鑑於歐洲擁有龐大的市場,在同中國的競爭中,歐洲是佔據優勢的。有鑑於此,歐洲人應當毫不猶豫地捍衛價值觀和游戲規則,即使帶來制裁和反制裁也在所不惜。

這樣一來,德國及其盟友也許可以打造出良好的基礎,各國都能遵守游戲規則,專制者也無法繼續任意妄為。"

為了抗議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措施。與此同時,中國卻加大了進口俄羅斯原油的力度,今年五月,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的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5%。《明鏡》周刊報導稱:

"西方增大對俄羅斯制裁力度的同時,中俄兩國卻在上周就加強經濟合作達成了共識。莫斯科和北京計劃在能源、金融、工業和運輸領域擴大合作。俄羅斯總統普丁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此前還曾就發展雙方軍事關係交換了意見。

中國非常明顯地迴避對俄羅斯的侵烏戰爭提出批評。戰爭爆發前夕,普丁和習近平就建立'無止境的雙邊關係'達成了共識,至於當時習近平是否已經知悉俄羅斯的出兵計劃,至今仍無確切說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