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德國不能再沉默

葉宣(摘編)
2019年9月4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將對中國進行訪問。德國的對華政策路線是否應該「硬起來」,仍然是德國媒體討論的一大問題。

https://p.dw.com/p/3P0Mb
Symbolbild China Deutschland Visum Geschäftsreisend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商報》周三(9月4日)發表評論,認為德國政治和經濟界必須對中國對內對外實施的壓制政策表明立場。題為"沉默的羔羊"的署名評論一開始回顧了今年年初,德國經濟和政治界對華更為強硬的戰略路線公開後受到歡迎,中國由此被視為"體制對手"。評論指出:

"不過目前看來,德國的脊樑還不夠硬。聯邦總理梅克爾到中國訪問前,在柏林、在大部分企業的管理高層,仍是一片沉默。儘管北京的高壓機器開足了馬力。這一點在香港表現得尤其明顯,那裡的自由受到限制,民眾爭取自由的抗議被壓制。然而,在中國的外國企業也面對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不管是針對外企的社會信用體系政治評級,還是要求在企業內建立黨支部。

"僅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梅克爾和跟隨她訪華的經濟界高層人士也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清楚地、公開地同北京的壓制政策劃清界限。沒有什麼比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更糟糕的事了,不能為了一點經濟上的好處而再次沉默。面對北京,默不做聲從來沒有帶來過長遠的裨益,而是只會增加一種危險:被當作經濟羔羊任人宰割。"

評論接著指出,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讓德國更難做出選擇。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讓一些德國大企業領導暗地裡覺得中國更有吸引力:

"然而這種想法過於短視了。在北京一黨專政和西方自由民主之間日益激烈的體制競爭之下,德國企業也不可能一直王顧左右而言他。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再是生產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而是在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和量子計算機等未來技術領域能與西方工業國家平等競爭的對手。競爭越是朝著高技術服務業的方向轉移,同中國之間的價值差異的重要性就越明顯。買一雙中國製造的運動鞋,人們看重的是價格,而購買中國的新一代移動通訊5G技術,需要的首先是信任。"

China | World Robot Conference 2019 in Peking
中國已不再是生產廉價品的世界工廠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Wang Zhao

評論最後寫道:"在對待中國的關係上,能把生意和道德分割開來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面對這一挑戰,德國以及歐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界需要廣泛的公開討論和審視定向',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的戰略文件這樣寫道。現在到了開始這樣做,打破沉默的時候了。"

"一帶一路"的中國風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在一份調查報告中,對中國與西方在"一帶一路"項目沿線的投資進行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包括歐美在內的西方國家在沿線國家的投資總額超過中國。《每日鏡報》載文介紹了這份報告,並總結道,西方國家與中國不同的做法是,前者主要還是抱著提供發展援助的目標,而中國有則更多的經濟利益考量。

題為"新絲路並不那麼中國"的這篇文章寫道,中國在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上投入巨資:

"批評者擔心,中國這種方式會讓沿線國家產生依賴,從而擴大自己在國外的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西方媒體的憂慮有理由的。"一帶一路"已被納入中共黨章,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領導層已經將自己的政治命運與這一倡議的成功緊密聯繫在一起。

"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巴爾奇(Bernhard Bartsch)認為,研究結果表明,西方不必害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更多的是一個溝通問題。……'我們可以向中國學習,如何把自己塑造為一個發展的好夥伴'。特別是歐盟,"作為新興國家的合作夥伴可以更加自信";歐洲完全不必採取"與中國原則上相反的立場",而是可以指出目標的相似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