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台灣應該得到比川普更好的朋友

雨涵
2016年12月15日

川普上台之後華盛頓、北京和台北之間的關係何去何從仍是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蘇黎世報》記者認為,台灣應該得到西方國家更多的支持,而不僅僅是一通電話而已。《時代周報》記者則預測如果美國撤出TPP,中國將會從中獲利。

https://p.dw.com/p/2UKkn
USA Trump zu Besuch im Carrier Werk in Indianapolis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Katopodis

(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与蔡英文的那通電話雖然已經過去好多天了,但是關於這位美國候任總統未來如何處理對華對台關係,媒體的討論仍然在繼續。《新蘇黎世報》(NZZ)周四刊登了Patrick Zoll撰寫的評論,標題為"台灣應該得到比川普更好的朋友"(Taiwan verdient bessere Freunde als Trump)。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直截了當地分析道:"從目前來看,川普似乎把台灣當成了與崛起中的超級大國中國打的這一局地緣政治撲克中的一張王牌。"

這對於台灣是喜是憂呢?作者認為答案應該是後者:"因為就算對華盛頓再不滿意:北京遲早要和太平洋彼岸的這個強大競爭對手平衡關係的。而如果現在川普现在就把台灣高高抬起,今後不知哪天又把這個小島民族擱置到一邊的話,那麼大陸政權的憤怒就會指向台灣。"

Kombobild Trump und Tsai Ing-we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Wright/A. Pon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又指出其實川普的這一冒失之舉也並非一無是處。"這通電話引起的強烈反響再清楚不過地顯示出了西方國家官方對台政策的自欺欺人。台灣是一個生機勃勃而不俱爭議的民主政體。今年年初,台灣完成了第四次兩黨之間的政權交接--而且進行得很順利。台灣擁有自由的媒體以及運行有效的市場經濟。基本人權得到保障而且公民社會也能夠提出相關的訴求--儘管有時也略微有些過分。簡言之:在徹底擺脫獨裁桎梏20年之後的今天,台灣理應成為西方民主國家的寵兒,自然也應該是夥伴。"

然而現實卻是很"骨感"的,在綜述了台灣邦交國寥寥無幾的外交困境之後,作者指出,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宣稱台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從問卷調查來看,"也就大約5%的台灣居民還把自己當作是中國人。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就是台灣人。而在民主和個人自由方面遠遠超前於大陸,則更加強了這一異化過程。"

那麼,是不是西方國家就該全部和台北政權建交,承認它是一個主權國家呢?作者認為這是不現實的:"這不是具有建設性的做法。北京會認為這是一種挑釁,很可能就會將武力攻下台灣的威脅付諸於現實。台灣的地位不是美國或者任何一個局外人可以決定的。台海兩岸的關係必須由雙方自己解決。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之間的力量對比失衡太嚴重了,所以台灣需要西方民主國家的支持。"

應該怎麼支持呢?作者並未給出具體的答案,而是列出了反面教材:"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做法,因為西方面對中國常常是過分自覺聽話。比如,在川普和蔡英文通電話之後,不少美國媒體的反應比北京方面還要強烈。再比如,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台灣雖然是擁有關稅主權的完全地位成員,但是許多國家卻不敢和台北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就是因為怕惹怒中國。……對北京的外交磕頭還體現在細節中:比如瑞士在給台灣出生、後加入瑞士國籍的公民簽發護照時,在出生地一欄都是寫著'中國台灣省'。"

美國要走了,中國就來了

在國際政治現實中,經濟實力是大國博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之所以西方國家不和台灣政權建交,主要也是擔心惹怒北京從而使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時代周報》(Die Zeit)周三刊登了該報前駐華記者Angela Köckritz撰寫的文章《中國的巨大機會》(Chinas große Chance),分析了川普上台後的外交政策新轉向也許會使中國從中獲利,變得更加強大--當然前提是北京必須掌控好自己的經濟。

Washington White House Trump bei Barack Obama
歐巴馬:我的TPP,就這麼讓你給毀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baca/O. Douliery

作者具體分析道,從經濟上看,川普给中國打開了新的視野。"他此前宣佈,在上任的第一天就會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TPP是歐巴馬說了很多,但具體實施了很少的重返亞太外交戰略中的一個關鍵項目。歐巴馬原本希望用TPP來證明,美國可以決定亞洲的經濟日程--完全不需要中國,只有在規則指定完成之後,中國才可以加入。而現在呢,美國自己也成了這個自由貿易協議的局外人。"

北京方面對於川普宣稱的這一計劃估計是會感到竊喜的。然而如果美國還要再繼續從這樣的國際博弈中撤出,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對亞洲和世界又意味著什麼?作者指出,比如剛剛辭去紐西蘭總理一職的約翰‧基就曾經提出,中國應該承擔新的領導角色:"TPP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國要展示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力。我們希望美國能夠留在這裡。但是如果他們走了,那麼就必須要有人來填補空缺,這個空缺將會被中國填補。"

不過作者接下來也指出,中國目前還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去追求像美國那樣的全球霸主地位。北京還要忙於應付自己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上的挑戰。"很長時間以來,專家們都在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中國經濟如果一旦爆發危機,將會帶來多大的危險--對中國自己以及對世界來說。非洲的原材料出口商抱怨中國的需求量疲軟,巴西正在滑向經濟蕭條的深淵,澳洲經濟增長率也在下滑,德國的汽車製造商和機械制造商都十分擔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