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共同抗衡中國

2021年5月21日

拜登上台之後,川普治下一度疏遠的歐美經貿關係明顯出現了的回暖跡象。顯然在抗衡中國的努力中,拜登需要歐洲盟友的支持。

https://p.dw.com/p/3tkxl
Symbolfoto Verhältnis USA E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優先」的基調雖然沒有發生變化,但在歐美貿易爭執的一些具體問題上,華盛頓還是出現了鬆動的跡象。《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指出,目前布魯塞爾和華盛頓正在就川普时代對歐洲鋼鐵及鋁產品施加的懲罰性關稅進行談判,拜登還放棄了對北溪二號油氣項目的制裁威脅。這篇題為《共同抗擊中國》的文章寫道:
「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無論是布魯塞爾和柏林對此都心知肚明。拜登需要盟友和他共同奔赴對他更為重要的前線:抗衡中國。如果說川普是毫無選擇地四面樹敵,那麼拜登則是集中精力應對核心目標。有鑑於此,周四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召開之際,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特別強調,歐洲人會緊握美國新政府伸出的雙手,促成國際貿易政策領域的安定和諧。他說:『現在已經出現了新氣象,歐盟也會為促成開放市場貢獻力量。』

歐盟議會周四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擱置歐中投資協議的決議案,這一步驟想必對拜登也至關重要。去年年底,也就是拜登就職總統數天前,歐中雙方達成的該項協定令華盛頓極為不滿。現在,歐盟議會提出了先決條件,即北京政府必須收回今年三月對數名歐盟議員和研究人員發出的制裁令。」

事實上,早在歐盟議會擱置歐中投資協議之前,該協定在歐盟委員會、歐盟議會以及各成員國之間就已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文章接著寫道:

「就歐中投資協定所引發的爭執也顯示出,歐盟和美國攜手應對中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德國總理梅克爾此前曾多次強調,歐盟不能成為(中美衝突)中的籌碼。今年一月,拜登就職總統之際,梅克爾就曾說過:『如果說,這裡是美國,這裡是中國,每個人都要選邊站,那這可絕不是歐洲自信的表現。』周四,美國取消了就北溪二號的制裁計劃之後,梅克爾在柏林表示,德國將會在七國集團中討論共同應對中國的問題,但她同時也強調,德國同中國的『經濟聯絡極為密切』。

Symbolfoto Handelsbeziehungen zwischen China und der EU
貿易專家:同中國「脫鉤」,歐洲要付出比美國更高昂的代價。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Ohlenschläger

一些貿易問題專家也持同樣的觀點,如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費爾伯邁爾( Gabriel Felbermayr)就發出警告稱,歐美雙方的經濟利益並不相同,歐洲不應被美國所挾制綁架,更不應同中國脫鉤。畢竟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對中國的出口。但與此同時,歐洲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夥伴,以共同促成全球貿易的公平環境。歐盟貿易部長會議之際,德國工業聯合會也發表聲明稱:『歐盟的目標必須是在同中國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競爭中,擁有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不過,德國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問題專家馬提斯( Jürgen Matthes)也表示,在中美抗爭中,歐洲如果想偏安一隅獨善其身,也將很難從中受益。」

歷時數年的歐美貿易爭端,近來出現了一系列緩解的訊號。《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歐洲人應當對拜登伸出的橄欖枝有所警惕。這篇題為《拜登的要價》的評論寫道:
「有一點德國人和歐洲人必須要清楚。歐美關係的緩和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在同中國爭奪全球政治和經濟霸主地位的抗爭中,拜登要求歐洲人站在美國一方。川普的下台並不意味著貿易戰的結束。拜登只是集中了火力而已。這對德國來說,意味著雙重意義的風險。一方面,中國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中國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德國可能蒙受的損失自然也比美國大得多。另一方面,在同中國的抗爭中,貿易政策偏離多邊主義路線的風險也變得越來越大。有鑑於此,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回應拜登的『善意』時,還是應當格外小心,以免陷入滿盤皆輸的尷尬。」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