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通往氣候中性的第一步

2021年7月16日

7月16日,中國啟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儘管這一交易制度仍有許多缺陷,但至少可以證明,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已經在中國被提上議事日程。

https://p.dw.com/p/3waYo
Luftverschmutzung in China
圖片來源: Zhou Changguo/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出版的《日報》寫道,去年九月份,當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中國將在2060年實現零排放時,國際輿論的反應中既有贊許,也有懷疑。這篇題為《中國走向氣候中性的第一步》的文章寫道:

「現如今,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氣候保護的承諾畢竟是最高領導人公開做出的,中國的有關部門除了盡力執行,也並沒有其他的選擇。不過,至於如何實現這一宏偉的氣候保護目標,北京卻一直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本周五,北京終於採取了第一個具體行動:中國啟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全球碳排放權的交易量由此將增加一倍。共有2200多家來自能源領域的企業參與了這一交易體系,其中以國有發電廠為主。這些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化石能源碳排總量的七分之一。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其他領域也將逐步被納入碳排權交易的行列中,其中包括航空、煉鋼以及化工企業。

策緯咨詢公司(Trivium China) 表示:『碳排交易市場可能還需要五年時間才能發展完善,並確立持久性的價格體系。不過,只要運作起來,碳排權交易就會成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佳的鼓勵機制。』」

China Solarprojekt Delingha Wüste Gobi
可持續性發展也將成為衡量官員政績的標準。圖為甘肅境內的一座太陽能發電場。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Imaginechina/Zhang heping

專家們普遍對中國啟動碳排權交易市場表示贊賞,但同時也指出,這一交易制度仍有一系列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碳排放上限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沒有逐年遞減的總排放量指標。文章最後寫道:
「從人均碳排放量來看,中國要比美國低許多,比德國略低一些。但是從總排放量來看,中國卻是遙遙領先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國,而且排放量仍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一方面,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額全球最高,但與此同時,卻又在大量新建使用煤炭的火力發電廠。
但無論如何,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此前一個突破性的進展並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今年四月,中共中央發布了一個文件,指出要重新制定審核經濟發展的標準。不僅只關注經濟數據本身,還要考慮生態因素。此舉有可能會激勵地方當局注重對環境生態的保護。迄今為止,經濟發展往往是衡量官員政績的唯一指標。」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發布的最新經濟指標顯示,第二季度的經濟增幅為7.9%,遠遠低於第一季度的18.3%。《法蘭克福匯報》一篇分析中國經濟走勢的文章寫道:
「去中國的人仍需在官方指定飯店接受兩到三個星期的隔離,飯店房間的條件有時也差強人意。這使得很多中國人放棄了去境外購物的打算。全球奢侈品市場30%的買家來自中國,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人購買奢侈品的地點不再是巴黎或倫敦,而轉移至中國境內。凡此種種,使得今年六月中國進口額同比增長了36.7%。疫情影響下,越南和印度的許多工廠已經停產,中國企業從中受益,拿到了比往年更多的訂單。這也使得今年六月中國的出口數額遞增了32.2%。此外,第二季度設備投資和工廠生產指標也比預期要好。
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政府是否還會繼續斥資數百億提振經濟呢?根據現在發布的經濟指標,政府已經沒有必要繼續這樣做。政府制定的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6%,現在看來達到這一目標已經毫無懸念。政府現在本應縮減債務規模,畢竟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是北京最大的心病。但問題在於,奢侈品銷售額創記錄的同時,社會底層的收入卻出現了停滯狀態甚至萎縮。一位李姓市場分析師表示,疫情對中國富裕階層和中產階級影響有限。但對於收入較低者來說,他們就只能去購買廉價產品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