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不會改變自己的經濟模式

2024年6月25日

德國《商報》發表評論指出,即便北京與布魯塞爾進行接觸的做法是正確的,但談判也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成果。因為中國不會修改自己的經濟模式,仍會繼續向企業提供大量補貼。《信使報》分析認為,中菲新近在南中國海發生衝突顯示出,「習近平想利用這次升級來測試,在沒有美國干預的情況下,他能走多遠」。

https://p.dw.com/p/4hTjd
《商報》評論認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對全球其他經濟體是一個主要問題,但是中國國家領導層不會觸碰這一矛盾,因為這一問題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經濟模式中根深蒂固。」
《商報》評論認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對全球其他經濟體是一個主要問題,但是中國國家領導層不會觸碰這一矛盾,因為這一問題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經濟模式中根深蒂固。」圖片來源: Ludovic Mar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末,北京方面終於表示,願意與歐盟就歐盟宣佈的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進行談判。但是之前數月之久,北京一直對任何對其經濟模式的批評置之不理,儘管一些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盟的電動汽車調查期間表現得相當合作,但中國政府事實上阻止了任何合作。

德國《商報》對此評論道:「中國無法完全避免歐盟關稅。經過長達數月的深入調查後,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特別關稅。這一決定基於計算和證據,而不僅僅是政治考慮。這使得北京很難通過談判完全抵制。」

評論指出:「中國領導人現在仍然最好與布魯塞爾接觸並向其重要的貿易夥伴做出讓步。」

「歐盟關稅相對溫和,基本不會傷害中國汽車製造商。通過中國政府多年的支持,製造商已經建立了如此巨大的成本優勢,即使按照目前計劃的特殊關稅水準,他們仍然可以保持這種優勢。」

「此外,中國應該好好考慮考慮,如果與歐盟的爭端進一步升級,中國汽車製造商接下來還能在哪裡銷售他們的汽車。美國已經關閉了其市場土耳其等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評論指出,即便北京與布魯塞爾進行接觸的做法是正確的,談判也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成果。「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對全球其他經濟體是一個主要問題,但是中國國家領導層不會觸碰這一矛盾,因為這一問題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經濟模式中根深蒂固。」

「簡單來說,中國企業利用國家補貼在一些特定行業能夠憑借龐大的規模和極低的價格將外國競爭對手逼入絕境,然後主導市場。無論是通過歐盟關稅還是談判,中國都不會認真改變這種做法。」

6月17日,一艘菲律賓補給船隻在南中國海與一艘中國海警船隻發生擦碰。
6月17日,一艘菲律賓補給船隻在南中國海與一艘中國海警船隻發生擦碰。圖片來源: ARMED FORCES OF THE PHILIPPINES/EPA

中國挑釁美國

《信使報》就目前中國和菲律賓在存在主權爭議的海域發生一連串衝突發表評論。上周在仁愛礁(菲律賓稱阿雲金島礁,國際上稱第二托馬斯淺灘)附近發生的衝突中,中國海警動用斧頭阻止菲律賓人員向馬德雷山號登陸艦(Sierra Madre)提供運補。

評論寫道:「習近平想利用這次升級來測試,在沒有美國干預的情況下,他能走多遠。北京的盤算是,拜登肯定不會因為一艘生鏽的沉船而發動戰爭。」

評論指出:「但由於華盛頓也知道馬德雷山號的象徵力量,因此美國也被迫採取行動。因為中國將發起新的挑釁:一周前,中國依照《海警法》賦予自己扣押任何被北京認為『非法』進入南海的船隻的權利。」

中國海警船同菲律賓補給船在南海發生衝撞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