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不怕冷戰2.0

達揚(摘編)
2019年5月22日

隨著中美爭端的不斷升級,雙方也在不斷增加和變換籌碼。《南德意志報》評論認為,中國的專制政體為中國帶來了一些優勢。

https://p.dw.com/p/3IteX
Symbolbild USA-China-Handelskrieg
圖片來源: Colourbox

(德國之聲中文網)貿易戰的激化似乎並沒有讓中國政府感到擔心,北京動員民眾做好迎戰準備。《南德意志報》評論認為,中國不害怕的原因是,中國也擁有一些可以刺痛美國的利器。這篇題為《中國不怕冷戰2.0》的評論寫道:

"一場新的體制之爭已經開始。人們甚至可以斷言,這是一場不同作業系統之间的戰爭:交戰一方是實施威權統治的中國,另一方則是美國。不過,'冷戰2.0'中,雙方爭奪的焦點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技術。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美國企業必須停止對中國公司華為的銷售。也就是,很快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将无法使用谷歌作業系統,建设5G網的計劃也將面臨危險,因為華為將無法獲得晶片。未來雙方交戰的前線就是全球供應鏈。

同冷戰最大的不同在於,這一次交戰雙方在經濟層面上相互存在依賴關係。當年美蘇之間幾乎談不上任何商貿往來。美國外貿總額中,蘇聯所佔份額僅有0.25%。而中國在美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則為13%。中美兩國國民經濟總著千絲萬縷的錯綜聯繫。過去數十年裡,這種關係一直被看作是全球化的典範:中國是世界工廠,而技術和晶片則來自美國。然而,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這種分工越來越受到質疑。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而它們的競爭手段也並不總是公平的。一些企業受到國家資助,工業間諜行為受到鼓勵,中國政府還長期對外封鎖本國市場。川普总統現在要強力改變這一現狀。"

評論寫道,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參觀稀土企業,具有強烈的訊號意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應國,一旦中國停止稀土出口,勢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而中國央視這些天也開始在黃金時段播放人們久違了的抗美影片。種種跡象表示,中國在為應對長期貿易戰進行著準備。評論寫道:

中國領導人似乎並不懼怕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原因之一是,中方認為他們的政治作業系統更经得起危機的考驗。川普总統通過推文對美聯準軟硬兼施,要求美聯準降息,但卻無法達到目的。而在中國,降息只是高層一紙命令的事情。對於大型企業同樣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幾個月內就扭轉貿易差額。北京高層只需一個電話,中國航空公司就會放棄購買波音的訂單,而轉而購買空中巴士。或放弃通用電氣,讓西門子來修建發電站。在這場體制之爭中,這些都是可以想到的利器。

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建立起本國的晶片工業,但收效甚微。中國是全球晶片工業最大的買家,佔全球晶片業務的三分之一。不過,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晶片廠家。德國《商報》的一篇評論認為,這一切很快就會發生變化。這篇題為《中國即將轉守為攻》的評論寫道:

"川普这些天的作為,很可能將改變局面:迄今為止中國人對晶片工業漫不經心的態度有可能會轉變為全力以赴的趕超動力。因為,川普让北京領導層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半導體工業完全依賴於美國及其盟友。

沒有了來自美國公司英特爾和高科的晶片,中國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華為陷入嚴重的被動境地。川普对此非常清楚,也正因為如此,他在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同華為合作的命令。由於歐洲、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企業也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川普可以確定華為在購買晶片方面將無法找到替代產品。任何中國公司,比如電腦生產商聯想,都有可能會陷入同網路設備供應商及智慧型手機生產商華为一样的境地。這對中國而言,無疑將是一場噩夢。"

評論認為,短期內,中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盡量通過談判和川普达成共識。但就長期而言,中國注定會努力實現在晶片工業領域的獨立自主。鑑於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的晶片製造商必將在全球範圍內扮演重要的角色。评論寫道:

韓國和台灣的經驗顯示,規模較小的國家都能培養出晶片工業界的巨人。韓國的三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而台灣的台積電則是業界一言九鼎的訂單加工商。有鑑於此,中國也能達到在晶片行業扮演主導角色的目標。對於今天不可一世的美國晶片供應商和歐洲幾家碩果僅存的晶片企業,如英飛林來說,一個令它們不安的時代即將到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