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法提出歐盟雙重領導制

2003年1月16日

歐盟本身究竟是什麼?一個國家聯盟,一個聯邦國家,由各個不同國家組成的歐洲,一個統一的聯盟,還是由一個個民族國家結成的統一體?針對這些問題迄今尚未找到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如今,德法兩國聯合提出了一種妥協性方案。

https://p.dw.com/p/3Azg
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大樓圖片來源: Audiovisual Library European Commission

無可爭議的是,歐洲實在太難讓人領會了,無論如何,對普通公民而言是這樣的。歐盟中究竟誰擁有發言權?誰將被選舉上台或下台?除了往往受內政影響的歐洲議會選舉,人們又能對歐洲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呢?因此數月來,布魯賽爾一直在就制定一部可以闡明歐洲內部狀態的歐洲憲法進行著爭論。

如今,巴黎和柏林提出了一項倡議,涉及到了歐盟的一個關鍵問題。它們希望澄清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之間的關係,並希望以此來影響布魯賽爾會議上的有關爭論。根據德法兩國的設想,迄今由國家和政府首腦秘密且一致選舉產生的歐盟委員會主席,未來應由歐洲議會選舉產生。

其背後一個理智的想法是:這樣歐盟委員會主席便擁有了民主的合法性,因為歐洲人一再提出這樣的問題:歐盟委員會深入干涉著每個民族國家的事務,不論是禁止公司合並,增加農業政策條款,汽車工業銷售渠道的重大改變,還是禁止克隆。然而,卻無人可以追究歐盟委員會的責任。不管怎樣,選民們是無法向歐盟委員、甚至是歐盟委員會主席亮出紅牌警告的。一經任命並由議會通過後,只要不犯錯誤,這些歐盟委員們便可以我行我素,任意行事。這在民主體制下實在是一種令人無法忍受的狀況。

而歐盟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則是事實上的權力機構。各個不同的民族國家在此相聚,一邊彼此嫉妒,一邊捍衛著各自的利益。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歐盟委員會不同,歐盟理事會是可以被選下去的。但在一個擁有25個成員國的歐盟中,有一點現在就已經可以肯定了,即國家與政府首腦們肯定會行使其否決權來阻礙某項決議的通過。屆時,歐盟統一便會出現集市般的局面。因此現在需要一個由國家和政府首腦多數而不是一致選舉產生的、領導歐盟事務的人士,其任期最多五年。

兩點令人信服的理由是:其一,歐洲等於獲得了一副面孔。當選歐盟理事會主席自動成為歐洲的代言人;其二,六個月一換倫值主席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每個國家都是優先考慮自己的事情,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而具體的工作往往被擱置不做。此外,還有一些實際的弊端:只有少數國家能夠有效地處理事務,大國自然比小國要好一些。不過,這些國家當然會自我辯護:因為這六個月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是在歐洲為自己做廣告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