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企業專業人才青黃不接

Anne Passow2006年9月28日

對一定的崗位,德國企業今天就已難求合適人選。與此同時,德國失業人數現約有440萬人。這兩點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失業者大多教育程度不夠高。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9BJ1
林德化工公司的工程師圖片來源: Linde AG

德國軟體公司Matrix 42產品開發部主任保爾斯(Matthias Pauers)對此深有體會。他說:「一般工作人員,你很容易找到,但有特殊技能的人目前就很難尋覓。」從今年年初開始,保爾斯就沒有找到合適的軟體工程人員。而且,德國不光是軟體行業,就是機械、電子、製藥、化工等行業也都急缺專業人才,自然學科的教師、還有醫生也都開始「供不應求」。但在另一方面,德國又有440萬的失業大軍,但他們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高等教育,不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特徵。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德國工商會的特萊爾(Volker Treier)認為,德國社會以及部分德國企業沒有預料到國際市場對德國投資品的需求如此之大,對中國、印度以及其它轉型國家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過程及後果瞭解過少。

德國僅有的專業人才寧願到大公司工作,而不願光顧像Matrix 42這樣的中小企業。德國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IAB)的施努爾(Peter Schnur)認為,今後10年內,這種中小企業難求人才的情況還將會進一步惡化,德國最不利的前景將會是長期缺乏專業人才,同時技能較低者的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此如同雪上加霜的是德國的低出生率。施努爾以為,從中長遠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將近2020年的時候,德國很可能出現勞動力人數大幅下降的情況,但是就業崗位的數量卻不會減少。

然而,勞動力人數下降的同時就業崗位數量不變,並不一定意味著失業率的下降。年輕一代的專業培訓必須符合勞動市場的需求才行。因此,在職業教育領域,而且是在人才急需的領域大量投入便迫在眉睫。Matrix 42公司的保爾斯及其同事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並考慮了對策。他認為,吸引高技術人才的辦法,除了高報酬以外,也應當在員工深造方面投入,讓新員工知道,即使他們已經是專家,也還可以繼續深造。

為保障後繼有人,教育便是關鍵。但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德國2005年有近1000萬名中小學生,其中有100萬人中途退學。中學沒畢業、沒有職業培訓,在德國就意味著沒有工作。工商會的特萊爾認為,在此,國家的教育政策必須有所反應,除提高普及教育程度以外,還應注意轉變德國社會重文輕理的觀念,強調理工科的重要性,喚起中小學生對理工科的興趣。

那麼德國企業目前是如何應對人才短缺情況呢?Riedlbauer集團也聘不到IT專家和應用隨機學專家。他們寄希望於培養人才,和科隆大學等多所院校合作,並從國外挖掘IT人才,比如美國。在應用隨機學和風險管理領域,這家企業已經從俄羅斯的諾沃西比爾斯克挖到了人才。

但據德國工商會進行的一項調查,只有6%的德國企業考慮從國外引進專家,大部分企業還是情願充分利用國內的人力資源,其中15%的企業告知他們準備加強發揮年長雇員的潛力,50%以上的企業希望通過深造培訓措施應對可預見的人才缺乏情況,還有50%的企業告知必須通過靈活的工作時間予以應對。

或許,對年紀大的失業者來說,這將是一次新的機會。目前這批人在德國重返職業生涯的困難尤其地大。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