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人愛買哪類書?

2002年5月5日

德國「明鏡周刊」每星期都要公佈一次銷售量排在前20位的書籍。200多家書店的計算機與明鏡周刊聯網,供讀者隨時查詢。

https://p.dw.com/p/29YK
每年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圖書日 」圖片來源: AP

德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格拉斯的新作小說「蟹行」目前已經銷售了120萬冊。格拉斯曾以小說「鐵皮鼓」而聞名於世。幾個星期以來,「蟹行」一直佔銷量名單之首。在這部小說裡,格拉斯講述了一個戰爭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45年的格旦斯克,敘述了德國人的大逃亡和滿載難民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船的沉沒經歷。格拉斯給百萬讀者講述了一個沉重的故事。

只是,那些被人們買回家去擱在書架上的書,是否都被它們的主人閱讀過?科隆「讀書節」的組織人拉邦特很清楚人們為什麼要買書。他說:

「書有許多功能,其中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它有炫耀身份的功能。最典型的例子是義大利作家翁貝托-艾柯所寫的「以玫瑰的名義」。對普通大眾來說,這類書是艱澀難懂的。儘管如此,人們還是象發瘋似的購買這本書。因為有這樣一本書擺在書架上便可以炫耀一下。」

儘管羅琳的哈利-波特不像艾柯的書讓人那麼炫耀,但人們也拚命搶購她的這一兒童系列書籍。在明鏡周刊的最佳銷售書單上,所有四冊波特都在暢銷書之列。它們的讀者不僅限於青少年,各個年齡段都有。常常出現這種的情況,幾個銀行職員在討論股票時突然把話題轉到哈利-波特上面去。由此可見,讀書可以交友。在購買哈利-波特的高潮過去之後,什麼樣的書會走紅呢?拉邦特觀察了人們的購書趨向。他說:

「閱讀趨勢朝向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文學。弗斯納斯-漢森的「讚美詩旅行的終結」打響了頭炮。現在有非常多的受人歡迎的北歐作家。而幾年前人們還幾乎聽不到來自那個地區的聲音。」

非文學作品的書籍類,自9.11事件後,德國人購買最多的是介紹伊斯蘭教的書。總體上來講,那些購買專業書籍的人是想以此補充專業知識。

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專業書籍,它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困難,即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閱讀它們。因此「聽書」就應運而生了。書商將書的內容錄在磁帶或者雷射盤上。目前這種「聽書」是爭奪書籍市場的一支生力軍。斯騰-納多爾尼的此類書籍「慢速的發現」正以高速闖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