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布希歐洲之行與德美關係

2005年2月18日

布希在出訪歐洲前說,大西洋兩岸的關係對安全與和平非常重要。美國與歐洲在某些問題上有分歧,但雙方有共同的價值觀,都熱愛和尊重自由。

https://p.dw.com/p/6GUr
施羅德總理(左)與布希總統圖片來源: AP

布希的上述講話體現了華盛頓再度重視所謂的「老歐洲」以及伊拉克戰爭的反對者-德國和法國。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把德國與古巴和黎巴嫩相提並論,賴斯還懲罰了法國。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布希政府從這些事件中汲取了教訓。

德國政府在緩和德美關係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月初,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德國時,受到了德國總理的熱情接待。不尋常的是,儘管華盛頓最近展開了魅力攻勢,德國仍公開談論雙方的不同之處。內政部長席利月初在華盛頓表示:「眾所周知,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我們也不必對此隱瞞。我們必須盡量消除這些分歧。」

儘管德國和美國在許多大問題上有共同之處,但在細節上的分歧仍是令人矚目的。比如德國和美國都試圖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但在阻止的方式上卻有分歧:德國主張採用與德黑蘭直接對話,並向伊朗提供民用核技術。而美國卻拒絕與伊朗的宗教領袖談判,並希望能夠推翻現政權。柏林和華盛頓都願意進行氣候保護,但美國卻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

在對待多國機構、國際刑事法庭和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等方面,德美雙方都存在著巨大的意見分歧。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一項民意調查,77%的德國人及75%的法國人認為,布希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將對世界和平起負面作用。

布希在談到美國改變其外交政策時說,「在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中,『九一一』事件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對一些歐洲人來說,『九一一』雖然恐怖,但只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一個瞬間。但對我們美國人來說,它是改變外交政策的理由。」

布希對歐洲的訪問改變不了這種基本看法。雖然雙方在德美關係的語調上有了改變,但會不會有實質性改變仍待觀察。人們想要知道的是,這種跨大西洋的共同價值觀在後『九一一』時代是否能對共同解決政治衝突有用處。

布希在出訪歐洲前說,大西洋兩岸的關係對安全與和平非常重要。美國與歐洲在某些問題上有分歧,但雙方有共同的價值觀,都熱愛和尊重自由。

布希的上述講話體現了華盛頓再度重視所謂的「老歐洲」以及伊拉克戰爭的反對者-德國和法國。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把德國與古巴和黎巴嫩相提並論,賴斯還懲罰了法國。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布希政府從這些事件中汲取了教訓。

德國政府在緩和德美關係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月初,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德國時,受到了德國總理的熱情接待。不尋常的是,儘管華盛頓最近展開了魅力攻勢,德國仍公開談論雙方的不同之處。內政部長席利月初在華盛頓表示:「眾所周知,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我們也不必對此隱瞞。我們必須盡量消除這些分歧。」

儘管德國和美國在許多大問題上有共同之處,但在細節上的分歧仍是令人矚目的。比如德國和美國都試圖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但在阻止的方式上卻有分歧:德國主張採用與德黑蘭直接對話,並向伊朗提供民用核技術。而美國卻拒絕與伊朗的宗教領袖談判,並希望能夠推翻現政權。柏林和華盛頓都願意進行氣候保護,但美國卻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

在對待多國機構、國際刑事法庭和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等方面,德美雙方都存在著巨大的意見分歧。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一項民意調查,77%的德國人及75%的法國人認為,布希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將對世界和平起負面作用。

布希在談到美國改變其外交政策時說,「在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中,『九一一』事件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對一些歐洲人來說,『九一一』雖然恐怖,但只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一個瞬間。但對我們美國人來說,它是改變外交政策的理由。」

布希對歐洲的訪問改變不了這種基本看法。雖然雙方在德美關係的語調上有了改變,但會不會有實質性改變仍待觀察。人們想要知道的是,這種跨大西洋的共同價值觀在後『九一一』時代是否能對共同解決政治衝突有用處。

布希在出訪歐洲前說,大西洋兩岸的關係對安全與和平非常重要。美國與歐洲在某些問題上有分歧,但雙方有共同的價值觀,都熱愛和尊重自由。

布希的上述講話體現了華盛頓再度重視所謂的「老歐洲」以及伊拉克戰爭的反對者-德國和法國。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把德國與古巴和黎巴嫩相提並論,賴斯還懲罰了法國。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布希政府從這些事件中汲取了教訓。

德國政府在緩和德美關係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月初,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德國時,受到了德國總理的熱情接待。不尋常的是,儘管華盛頓最近展開了魅力攻勢,德國仍公開談論雙方的不同之處。內政部長席利月初在華盛頓表示:「眾所周知,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我們也不必對此隱瞞。我們必須盡量消除這些分歧。」

儘管德國和美國在許多大問題上有共同之處,但在細節上的分歧仍是令人矚目的。比如德國和美國都試圖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但在阻止的方式上卻有分歧:德國主張採用與德黑蘭直接對話,並向伊朗提供民用核技術。而美國卻拒絕與伊朗的宗教領袖談判,並希望能夠推翻現政權。柏林和華盛頓都願意進行氣候保護,但美國卻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

在對待多國機構、國際刑事法庭和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等方面,德美雙方都存在著巨大的意見分歧。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一項民意調查,77%的德國人及75%的法國人認為,布希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將對世界和平起負面作用。

布希在談到美國改變其外交政策時說,「在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中,『九一一』事件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對一些歐洲人來說,『九一一』雖然恐怖,但只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一個瞬間。但對我們美國人來說,它是改變外交政策的理由。」

布希對歐洲的訪問改變不了這種基本看法。雖然雙方在德美關係的語調上有了改變,但會不會有實質性改變仍待觀察。人們想要知道的是,這種跨大西洋的共同價值觀在後『九一一』時代是否能對共同解決政治衝突有用處。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