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德國企業至關重要的地區--亞洲
2012年11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雖然有全球一體化這種說法,不過德國企業大部分還是與歐洲鄰國進行貿易往來。大約70%的德國進出口業務活動都在歐洲範圍之內,而與亞洲的貿易活動比例低於20%。不過面對這樣的數據,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首席執行官施特拉克(Friedolin Strack)表示,亞洲地區才是德國企業的未來。他說:"為什麼說亞洲意義深遠,主要原因是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長主要來自亞洲,比如中國。"尤其是德國的重點行業增加了在亞洲國家的銷售量。"中國現在已成為德國機械業最大的市場。 "荷蘭比中國重要?
在過去十年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中國是唯一的亞洲國家。德國對外進出口貿易額排行榜中,中國位居第三。日本遠遠落後,位居第14位,韓國第21位,印度排名第24。
荷蘭總人口和上海的人口總數相當。雖然面積不大,不過對於德國出口業來說,至少從目前來看,荷蘭仍然比中國重要。而比利時的總人口比印度首都新德里人口還少。不過與比利時的貿易額比印度高出5倍之多。施特拉克說:"這表明,我們還有很大潛力,在亞洲擴大發展,在那裡增加知名度。"雖然總的來說德國工業還是把精力集中在歐洲。不過如果單看一些公司的業績,他們在亞洲的銷售量為40%至50%,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趨勢。"
歐洲化學企業勁敵--亞洲競爭者
總體來說亞洲經濟比歐洲經濟增長的速度快。從德國向亞洲的出口情況也可以看到這一點。從2009年到2011年,德國向亞洲出口額增長了50%左右,向歐元區的出口額只增加了約20%。可以說,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名單"被亞洲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在化學工業已經可以顯現出亞洲的重要性。該行業現在大約有一半的銷售額產生於亞洲客戶,約1/4產生於歐洲。根據柯爾尼咨詢公司(A.T.Kearney)的調查顯示,亞洲企業將超越歐洲競爭者,到2030年,世界化學品業務的2/3會轉至亞洲,每兩個大型化學集團中就有一個是亞洲企業。
對於德國和其他歐洲化工企業來說這會帶來負面影響。柯爾尼咨詢公司合夥人舒爾茨(Otto Schulz)說:"一方面這些企業把採購和發展決策的重心移向亞洲。在這方面重要的是,要跟上當地的形勢腳步,在亞洲增強銷售和發展的能力。另外一方面重要的是,要注意保留歐洲市場,加強與客戶的聯繫,不要冒險丟掉主場的優勢以及歐洲市場。"
像巴斯夫或者是朗盛這樣的德國化學集團通過向中國賣出產品和在中國生產產品賺取了可觀的利潤。還通過在中國建立大型廠房來滿足來自亞洲的需求。
舒爾茨表示,一段時間之後,中國將不在依賴進口,他說:"到那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和中東的出口產品。在過去一直扮演出口角色的歐洲市場,可能會漸漸成為進口市場。"
作者: Andreas Becker 編譯:文木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