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中國熱的悲觀派看法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29日

中國市場對跨國康采恩來說越來越具有吸引力。柏林日報和南德意志報卻對此唱了些小小的「反調」。

https://p.dw.com/p/4GOi
湧向中國的不僅僅是汽車企業圖片來源: AP

柏林日報對德國的中國熱表示悲觀:「人們往往容易忽略的是,中國經濟奇跡的基礎並不穩固。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新一輪投機,其結果只能是泡沫經濟。德國經濟監測協會警告說,汽車康采恩數十億歐元的投資會導致生產能力過剩。中國市場實際上比期待中的要小。」

外國投資者不能盲目相信來自遠東的驚人數字。柏林日報寫道:

「雖然根據官方統計,中國去年經濟增長率達到8%,但各省區上報的數字卻介於12,1%和8,1%之間,都高於整體經濟增長率。這在統計學上是不可能的,整體的增長情況不可能滯後於所有的個體。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是,各省區受到很大壓力,必須完成中央下達的增長指標,因此對自己上報的數字加以美化。」

據柏林日報報導,實際上,中國國有企業的狀況很糟糕:

「16萬國有企業中許多瀕於破產。德意志銀行稱,其中三分之二效益低下。據中國日報報導,大約2000家國有企業目前正瀕臨破產。企業破產將導致失業人數繼續上升。據估計,未來幾年,每年至少將有2000萬人因企業改善改革以及破產倒閉而失去工作,重新湧入就業市場。今日中國大約有1億人口沒有固定薪水。中國迫切需要經濟繁榮,以保證銀行不至破產,以保證國債處於掌控之中,以使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而工人不丟掉他們的工作。」

南德意志報也在報導中指出中國經濟存在危機,並為外國投資者感到擔心:

「在中國經商的外國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時至今日仍未能盈利。大約2000家德國企業中只有少數幾家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即使是在德國也很少聽到有關報導。對德國聯邦工業協會主席米夏埃爾.魯葛夫斯基以及其他許多企業協會的代表來說,「中國市場不可或缺」是他們的信條。而與之相反,觀察家則批評說,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不無問題,在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經濟轉化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和諧因素。法制不健全、銀行經營不善、產品盜版、市場準入關卡重重、高素質人員不足等構成了一條長長的風險名單。中國政府在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表現表明,想要中國人公開談論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多麼難。」

雖然如此,南德意志報還是對未來表現出謹慎樂觀:

「必須施加更多壓力,以便改變這種不良狀況。加入世貿組織可能促成一些改變,投資商的影響力很大,中方不能長期掩飾現存的貿易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