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黃金時代」難以持久

採訪:葉宣2016年7月14日

英國公投決議脫離歐盟,首相卡梅倫黯然卸任。此前被中國媒體歡呼稱為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是否走到了盡頭?當代中國研究學者凱利‧布朗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

https://p.dw.com/p/1JOtG
Großbritannien, Xi Jinping auf Staatsbesuch
2015年10月20日,習近平訪英期間與查爾斯王子(左)同乘皇家馬車圖片來源: Reuters/J. Tallis

德國之聲:在英國舉辦脫離歐盟的公投以及卡梅倫宣佈辭職後,有媒體預言,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將要結束了。對此您怎麼看?

布朗:我覺得去年出現的"黃金時代"的說法有些過分。因為除了投資和貿易之外,英中關係也有一些矛盾,特別是涉及到香港和人權的問題。這些不可能一下子就不談了,這都是長期的問題。如果把英中關係簡單化的話,可以說有一個黃金時代,但這不可能是一個長期的觀點。

現在英國首相和財政大臣都走了,我們的政府有一批新人物,他們對中國的觀點還不是很清楚。比如新的首相,原來一直負責國內事務,和外國沒有太大關係,所以不容易說出她對中國有什麼具體的想法。況且她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讓英國順利離開歐盟。

英中關係現在是一個新的時期。一方面英國現在可能特別依賴跟中國有比較好的、豐富的貿易和經濟關係,但同時英國又不可能改變與美國緊密的安全關係。

德國之聲:英國上一任財政大臣奧斯本在英中經貿關係,特別是吸引中國的投資方面做了很多推動工作。他的繼任原外交大臣哈蒙德,對中國有過比較明確的態度嗎?

布朗:新的財政大臣他對中國沒有非常具體的觀點,他是一個比較實際的人,而且出身經濟界。所以我覺得他對中國的態度應該是比較實際和冷靜的。他不大可能那麼雄心勃勃地說,現在英國和中國的關係是最好最緊密的。我想他希望跟中國發展一種務實的、做實事的關係。不過目前他可能更關注與美國和歐洲大陸的關係,而不是中國。

德國之聲:新的外交大臣約翰遜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他對歐盟的立場很極端,對中國會有類似的態度嗎?

布朗:約翰遜對英國離開歐盟負有很大責任,如果不是他那麼積極地推動脫歐,上個月的投票可能會是另一種結果。所以他現在的責任非常大。他以前對中國也是比較積極的,去中國訪問過多次。我想因為英國要離開歐盟,他現在必須要說:我們跟最大的貿易市場的關係發生了這麼大變化,所以我們應該盡快找到新的夥伴,而中國是最明顯的。但現在有一個問題:中國在英國的投資很少,只佔海外投資總額的0.1%。雙邊貿易規模也不是很大,英國出口到中國的東西比較少,進口的比較多。

新的外交大臣現在要處理這樣一個矛盾:一方面我們想要和中國建立強大的經濟關係,但另一方面,新首相的主要顧問班子認為,不能對中國過於軟弱,特別是在人權和政治方面。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我覺得可能需要很多討論和對話,因為現在兩派間的分歧非常大。

德國之聲:中國看重與英國的關係,也是因為英國在國際上、在歐盟內部是一個重要聲音。脫離歐盟後,英國的這一地位也會受到影響?

布朗:如果英國不再是歐盟的一部份,英國的外交影響力就會受到很大限制。我個人認為,英國離開歐盟後,就不再是一個有那麼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當然如果我們的政治家有能力有智慧,也可能贏得新的影響力。但今天我只能說,跟去年或幾個月前相比,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特別是與中國相對,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外交和政治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我認為,如果要跟中國做事,必須要有非常好的聯絡關係。英國離開歐盟後,這種關係不會比以前更好,這就是一個問題。

凱利‧布朗(Kerry Brown),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洲項目客座研究員,曾出版過多部當代中國研究專著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