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避免

2024年7月26日

學者張俊華指出:北約對中國的強硬口氣以及中國軍隊在白俄羅斯的軍演,儘管看上去殺氣騰騰,但未必會引起所謂世界大戰。而在目前,對北京用軟的手段似乎更有效一些。

https://p.dw.com/p/4imB4
中國官方不斷通過媒體宣傳自身的軍事實力(資料圖片)
中國官方不斷通過媒體宣傳自身的軍事實力(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領導人7月10日發表《華盛頓峰會宣言》, 首次將中國定為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決定性的推手 (enabler)。 北約意識到,它一直採用的滴水穿石的方式對烏克蘭提供的援助,特別是軍事援助,很容易被中國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的重要物資抵消。就如布林肯所說,「儘管北京並未提供武器,但莫斯科進口的機械工具、微電子產品中,來自中國的分別佔70%和90%,這些原材料。。。被製成導彈、坦克和其他武器」。 所以,北約在華盛頓峰會上討論了如何採取更硬的制裁手段,讓中國為支持俄羅斯付出更高的代價。譬如,收回中國在歐洲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並由歐盟接手管理這些資產。但是,北約的這種表述還是有其模糊性。譬如,北約的其中一個官員說,「若戰爭爆發,中國在歐洲投資的基礎設施幾乎肯定會被國有化,或者在緊急安全措施下,由各國暫時接管營運控制權」。換言之,這裡,收管中國項目的前提並非很清楚,到底是目前的狀況下,還是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 發生。

不管如何,北約的這一告示一方面是北約警醒的標誌,但另一方面使得一些人擔心,是否因為美國和北約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筆者以為,這種看法有點聳人聽聞。政治有時是需要想像力,但也需看到現實的基礎。 事實上,北約與中國的關係,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不至於導致戰爭。

北京喜歡利用軍事演習來表達對同時發生的地緣政治事件的不滿,這是公認的。2022 年 5 月,在東京舉行四方峰會期間, 2022 年 8 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台,皆是如此。而最近中國對北約的不滿,也體現在跟白俄羅斯的聯合軍演。但即便如此,距離所謂戰爭還是很遠。

北約迎來75周年:問題多多 何去何從  

可行性不大

這裡,筆者以為,北約宣告的可能採取的強硬措施,在目前情況下可行性不太大。

首先,北約絕對不是對中國採取收管其項目的平台。 這種措施只能由歐盟設計和實施。 而歐盟就目前的狀態,很難在中國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更不用說在跟中國處於非戰爭階段了。即便歐盟和北京進入了戰爭狀態,那至少也得需要半年多時間,獲得在這個問題上共識。 這一點,從歐盟沒收俄羅斯資產的漫長過程就能瞭解到。

其次,北約對美國依賴很大,北約在近幾年逐步提升對中國的威脅程度的判定,和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是分不開的。而目前北約自己今後跟美國到底是何種關係,由於川普的因素,還無法得到徹底的定位。換言之,只有等到大選結束,新一任總統上台,才能確定今後北約發展的方向。 

總之,即便北約用強硬的口氣,希望北京在支持莫斯科方面收斂一些,那些制裁手段即便通過歐盟這個平台,在非戰爭時期很難實施。

美國的霸氣和波蘭的軟硬兼施

當然,除了北約,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措施,並非完全不行,但必須有一定的條件。以美國為例,國安顧問沙利文7月19日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表示,有足夠情報表明,中國為俄羅斯發動戰爭提供物質支持,並預告中國銀行可能因援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成為制裁目標。美國如此做,是因為它手中有掌控國際金融的牌。但北約就不同。

再譬如說,波蘭也很善於用軟硬兼施的手段,達到目的。 波蘭總統杜達在6月底對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時暗示,他將非法移民問題與白俄羅斯邊境的中國列車貨物過境問題掛鉤。由於烏克蘭戰爭,白俄羅斯已成為中國貨物通往歐盟的唯一鐵路通道,2024 年第一季度的貨櫃运量增加 89%。但同時,白俄羅斯為了普丁的利益,通過與波蘭接壤的邊界,向波蘭輸送了大量非法移民,給波蘭和歐盟造成巨大壓力。

華沙知道,中歐鐵路是習近平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可以借用該項目來使得北京對盧卡申科施壓。 於是, 7 月 2 日,在波蘭總統杜達從北京返回後,波蘭通過放慢安檢和海關檢查速度,有效地關閉了白俄羅斯邊境馬拉舍維采檢查站鐵路過境通道 33 個小時。這在這33小時內,極有可能是中方就移民問題,向白俄羅斯打了招呼。此後,從白俄羅斯進入波蘭的非正常過境人數下降了70%。北京在目前經濟下滑的環境下,對歐洲的出口則顯得非常重要。而紅海航運危機,更是增添了歐亞鐵路復興的必要性。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外交部最近表示,北京「希望有關各方通過對話妥善解決分歧」,「確保國際物流通道安全暢通」。

由此可見,波蘭巧妙地借用北京的影響,得到了期待的回報。但值得注意的是,波蘭的成功,是因為它針對的目標是白俄羅斯,而不是中國。再有,這完全是一個國家短時間的單獨行動,而不是一個組織譬如北約的集體行為。

「軟」為上策

為了早日實現和平,在用強硬的威嚇無法起作用時,只能考慮用軟的手段。 軟的手段可行性遠大於「強硬」的制裁。 當然,北約由於其思維前後一致性,不可能馬上如此操作,但為了和平,烏克蘭已經這麼做了,而且也得到美國政府的首肯。  

澤倫斯基:「我們必須盡快結束戰爭」

烏克蘭如此做, 由各種因素決定的。首先是川普的「24小時內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威脅。川普在最近跟澤倫斯基的電話中已經說過,「戰勝俄羅斯是不可能的」。 而且,川普对普丁的個人喜好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這樣一個人當上美國總統,那可以想像烏克蘭的尷尬困局。 所以基輔不得不通過被北京給自己留條後路。烏克蘭的外交部長庫列巴前不久跟中國的王毅在北京談了三小時,討論了如何結束烏克蘭戰爭。實際上雙方分歧還是不小。但烏克蘭不得不作出一些討好北京的姿態,譬如表明其對台灣的立場,把台灣看成是中國的一部分。

烏克蘭的這步棋,確實也是外交的需要,如果現在這麼做,也許其結果比阿富汗大撤退的慘景要好不少。 為了防止中方繼續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配件,烏克蘭的外交部長庫列巴特意還在訪華時去了香港,跟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會了面,呼籲香港政府採取措施。 眾人所知,在香港的空殼公司,為俄羅斯獲取了大量的晶片和感應器,而這些零件對其武器的量產起著關鍵的作用。

北京的需求

而從習近平的角度來說,他似乎也有把自己打扮成和平使者的需求。北京這次之所以主動請烏克蘭外長來訪,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搶在川普所謂「24小時內結束戰爭」的之前,在國際舞台留個好印象,儘管它跟莫斯科的緊密合作是有目共睹的。

從習近平處理秦剛軟著陸的結果說明,北京只是有限度接受了俄方的告密。這也意味著,習對俄羅斯還是帶有一定的戒心。而這也為中國今後勉強地做調解和中介提供一定的條件。 至於是否公正,那是另一回事了。

除了目前的烏克蘭戰爭,我們要得到目前階段的和平就是要創造條件,使得習近平多少能夠配合西方減少對俄的支持,同時也能使得他安穩地不靠跟台灣或者西方打仗來度過自己最後的晚年。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