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3008 Staatenlosigkeit UN Bürgerrechte

2011年8月30日

在《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生效50周年之際,聯合國針對數百萬無國籍者遭歧視的現象發出譴責。迄今為止,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僅有38國簽署該份公約,其中包括德國。世界範圍內無國籍者大約有1200萬人。

https://p.dw.com/p/12Q72
圖片來源: DW

伊薩‧阿卜杜爾‧法拉赫一家人已經在奈洛比南部的基貝拉(Kibera)生息繁衍了好幾代人。在100多年前,他的祖父在蘇丹加入了英國軍隊,並來到了肯亞。伊薩是努比亞人,多年來生活在肯亞的他卻沒有國籍。在肯亞1963年宣佈獨立後,新政府拒絕了數千名努比亞士兵後裔的國籍申請,也不給他們身份證明的文件。伊薩表示,沒有國籍是一件最糟糕的事情,

"如果你在肯亞没有身份證明,那你就根本不存在。理論上講,你根本不允許離開家,因為別人可以把你攔下,問你:你的身份證在哪裡?在這裡,不帶身份證到處走動是犯法的。但是如果你不能走出家門的話,又怎麼能生活下去呢?誰會給你活幹?你甚至連銀行賬戶都不能開,生意也不能做。你沒有財產權。你根本就不存在!"

和泰國、尼泊爾、敘利亞和拉脫維亞一樣,肯亞国內也有很多無國籍人口。聯合國難民署估計,世界範圍內無國籍人口大概有1200萬人。而全球難民總數則大約為1500萬人。難民可以申請國際援助,他們受到日內瓦難民公約的保護,這份公約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承認。聯合國難民署副專員愛利卡‧費勒(Erika Feller)表示,與難民不同,無國籍者在大多數國家都無法得到特殊保護,

"因為他們代表了一個隱藏的人口群體。他們不被完全接受為自己所生活的社會的成員。他們遭到忽視,在各國不會成為重要議題。"

無國籍者生活在法律的灰色地帶。他們沒有有效的國籍,沒有國家保護他們的權利。在各自生活的國家裡,作為非公民的他們,哪怕是完全合法的居住,外出旅行,工作或者享受醫療照顧的時候,都會遇到種種麻煩。

最容易導致無國籍狀態的情況是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分裂,或者新國家成立。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專制政府肆意妄為或者歧視而失去國籍。無國籍狀態也可能是因為嚴格的國籍法或者不明確的法律狀態而導致。聯合國難民署工作人員馬克‧曼利(Marc Manly)表示,無國籍狀態以及隨之產生的排斥現象往往會持續好幾代人,

"這些人往往已經在當地紮根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隨著時間流逝,他們找到了一些最低限度的賴以生存的技巧。由於這些人沒有國籍,在尋找機會實現一些想法和願望的時候往往會更早地碰到障礙。"

陳黃福(音譯:Tran Hoang Phuc)對此也深有感觸。上世紀70年代末,他從紅色高棉統治下的柬埔寨逃亡越南。他說,流亡國外讓他撿回了一條命,卻丟掉了國籍,

"當我們一無所有地來到這裡時,我根本就對無國籍者的生活沒有任何概念。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挫折,我恨遺憾,我的子女們不得不經歷這一切。"

他的女兒無法像越南同齡人那樣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他兒子克薩則講述了無國籍狀態給他的個人生活帶來的困擾,

"當我要結婚的時候,我女友的父母問我'你是誰?'。我沒有身份證,沒有國籍。政府部門甚至不會給我開具結婚證明。"

不過一年前,陳先生及其家人都拿到了越南護照。

數十年來,國際社會都以為無國籍狀態是一個會自然消失的問題。聯合國曾經制定了兩份無國籍狀態公約,如果這些公約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話,將會徹底解決無國籍問題。但是,僅有38個國家承認了1961年制定的《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不過規定了少數權益的《關於無國籍人地位的公約》還是得到了66國的簽署通過。愛利卡‧費勒很清楚,抵制這些公約的力量非常強大,

"國籍涉及國家的核心主權。這涉及到國家政府非常在意的一些權利:確定誰是國家公民,以及誰可以作為公民居住在這片領土上。"

在《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公佈50周年之際,聯合國難民機構呼籲重視無國籍問題。國際社會必須最終意識到,無國籍狀態只有通過國際有效的標準以及跨國合作才能解決。

作者:Claudia Witte  編譯:石濤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