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中國的信心降至最低點——歐盟商會警告中國或失去吸引力

2024年9月11日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額同比下降29.1%。市場準入困難、規則不透明、需求疲弱:在華外企也問題重重。中國仍是個好選擇嗎?中國歐盟商會發表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提出1000多條建議。

https://p.dw.com/p/4kVBE
歐盟商會:北京若不以切實改革扭轉局面,中歐之間的緊張或也會加劇
歐盟商會:北京若不以切實改革扭轉局面,中歐之間的緊張或也會加劇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歐盟商會9月11日發布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24/2025》顯示,由於北京承諾的改革並未落實、面臨的問題增加,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來說吸引力更為下降。「我們看到,與其它國家相比,中國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歐盟駐華商會主席彥辭表示。該商會的年度立場文件中寫道,對一些企業來說,在華投資的風險已開始超過收益。如果企業的主要憂慮不能得到解決,這一趨勢還將加強。因此,這一有超過1700名成員的商會團體呼籲,北京必須採取切實行動,扭轉局面。

中國歐盟商會的文件指出,約三分之二 的中國歐盟商會會員企業報告稱,其在華利潤率僅僅能持平或甚至低於全球水準, 而對未來盈利持悲觀態度的企業比例也攀升至歷史高位。企業的憂慮清單很長,在中國的信心也降至低點:經濟復甦乏力、市場準入仍困難、中國國內消費疲弱。此外,執政黨一再以國安的名義推出不透明的法律,包括《數據安全法》,令許多企業不安。後果之一是:企業必須提高法律咨詢的支出。

中國經濟罹患漫長的新冠後遺症?

報告中指出,中國市場曾對外國企業十分有吸引力,因其可預測性、可靠和高效,但這些方面如今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營商環境更加政治化。此外,彥辭還表示,中國經濟環境更為嚴峻,「感覺有點像是,中國經濟患上長期新冠後遺症。」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迄今未能完全恢復。

彥辭解釋說,相應而言,在中國盈利更困難。中國以外的利潤空間如今已部分超過中國,未來這一趨勢還可能增強。許多企業感到面臨「轉折點」,考慮是否向中國業務加大投資,還是轉向其它長期來看更有利潤的地區?彥辭大致估計,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歐盟企業正在觀望是否進一步投資。他強調,對這些企業,北京必須證明,中國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地點。

一家國際晶片企業如何從中國轉向馬來西亞

沒有退出的跡象

儘管如此,歐盟商會沒有看到成員企業退出中國的跡象。彥辭表示,對汽車和化工行業而言,中國太重要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貨櫃出口來自中國。「如果不在中國繼續投資,那就稱不上是全球企業」,他說道。但是,歐盟商會表示,約四分之一的成員企業吸取新冠疫情期間的教訓,以及考慮到地緣政治緊張,正在對其供應鏈進行審核。或許,解決方案是,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印度或越南。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在華代表霍哈格(Elisa Hörhager)表示,對德國工業界而言,在華投入的成本和風險也日益成為焦點。中國市場仍擁有「機遇、潛力和活力」,「但總體而言,外國企業的前景繼續暗淡」。

歐盟商會5月發表的一項問卷顯示,512名受訪成員企業中,44%對業務前景持悲觀態度,這一比例超過以往。彥辭估計,如果北京不扭轉局面,該趨勢或將持續。

彥辭在報告中寫道,特別是2023年8月中國國務院發布的「24條政策」發出積極訊號,然而儘管在某些領域有切實改進,但多種重點措施落實有限或毫無進展。報告中提到的積極措施包括對部分歐盟成員國的公民免簽政策。

豬肉雖美 難擋歐中貿易戰

與歐盟的緊張或增強

此外,一些觀察人士對於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結果也表示失望

歐盟商會報告中寫道,三中全會釋放的訊號令人擔憂。一方面,會後的決定指出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卻也同時呼籲「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目前尚無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將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

此外,三中全會還指出繼續投資製造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北京想要提高技術產能,而相關行業已經供過於求,比如光伏產業。這可能導致與重要貿易夥伴的緊張關係加劇。

(德新社、歐盟商會)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