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有銀行的出路在於改革體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3日

中國政府從外匯儲備中撥款450億美元,以支持被不良貸款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匯報的分析文章認為,在現行體制不變、國有銀行仍然是黨的工具的前提下,中國的金融將繼續處於進退兩難的處境:

https://p.dw.com/p/4d5J
銀行業的對外形象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經營狀況圖片來源: AP

「即使最近的金融強心針的劑量相當於盧森堡的一年經濟總量,但仍是杯水車薪。北京自己承認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額為2400億美元,西方分析家認為應是4200億美元或國內生產總額的三分之一。雖然最近幾個月這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但其主要原因是去年借貸總量提高了20%以上。不良貸款的比例變小了,但其絕對數額並沒有減少。這不是轉折,而是感覺的變化。除了給國營企業的貸款以外,如果再算上給投機性極強的房地產業的借貸,從中期來看,貸款的風險幾乎沒有任何減輕。

中國必須引進內行人才,銀行需要建立企業體制和能夠進行良好管理的領導,改革結構,實行風險管理,必須裁減人員,引進訊息技術和擔任領導的西方夥伴。中國要求援助,卻不改變其政治決定金融市場的機制。這樣,西方銀行前往中國要冒商業風險,北京放它們進入中國要冒政治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劑量再大的金融強心針只是承認有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雖有必要,但還很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