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南都趙紫陽促習近平改革

anonym.Chinesisch2012年1月17日

《南都》副刊發表紀念前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文章,臨終有言"廣東能有今天...耀邦、紫陽功不可沒"。朱健國就此撰文,認為此文意在黨內新老改革派呼籲為趙紫陽平反、推動未來中國領導人進行改革。

https://p.dw.com/p/13CVp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因反對鎮壓「八九學運」學生而成為「國家囚徒」圖片來源: 64memo

2011年11月15日,《南方都市報》副刊"大家"令人震撼:以整版篇幅並配以回顧照片悼念前中共改革派領導人、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其中振聾發聵之句,為任仲夷臨終前的政治遺囑:"廣東有今天……耀邦、紫陽也功不可沒。"--言外之意,趙紫陽不平反,天理難容!中共若連黨內功臣都不能寬容,中國豈能和諧?

這是趙紫陽1989年5月19日被迫含冤辭職二十二年、2005年1月17日病逝六年來,中國媒體首次公開出現為趙紫陽評功鳴冤的文字。雖然短短 一句話,雖然南都報只是一個省級媒體,但卻如同夜空中驚現一顆公開號召為趙紫陽平反的訊號彈,從廣東發出,飛向北京,震動全國--在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共 黨內改革派又從廣東集結,開始公開呼籲為趙紫陽翻案昭雪。

題為《永遠的懷念寫在任仲夷畫冊<歲月痕跡>出版前夕》的悼念文 章,撰稿者為任仲夷的最後一任秘書潘東生,他跟隨任仲夷七年之久。筆者十年前數次採訪任仲夷,都是由潘東生安排。印象中,他嚴謹而不多發一言。

多年過後,此次竟然借紀念任老而大膽為"囚徒總書記"趙紫陽評功鳴冤?他難道不知,縱然任老不在世了,但此時披露任仲夷如此犯禁逆言,既可能對任老家人不利,也會影響自己的仕途?顯然,他身後有著強大的支持者,讓謹慎的他能夠在十八大前的微妙時刻推出重磅炸彈。

這從文章中引用前廣東省委副書記吳南生寫給任仲夷的輓聯,可見一斑。其"神州痛失驕子,嶺表永懷至人"的輓聯,也是對曾為廣東省委書記的趙紫陽的哀挽。由此可以推斷,任仲夷秘書潘東生藉悼念 任仲夷而籲為趙紫陽正名,絕非只是私人意見,而是代表著黨內新老改革派的集體吶喊。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題圖照片,是"任仲夷與習仲勳親切握手愉快交接班"--1980年11月15日,任仲夷南下廣東上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勳作為前任,熱烈歡迎任仲夷,英雄相惜,歡快交接改革接力棒。照片上,習仲勳開懷大笑,趨前雙手緊握任仲夷右手--對任仲夷開拓廣東新局面無限信任;任仲夷則對習仲勳恭敬含笑--對習仲勳在廣東的"改革破冰"戰績衷心敬佩。

潘東生的紀念文章為何要以"任仲夷與習仲勳親切握手愉快交接班"照片為主題照?表面理由有二:其一,任仲夷逝世於2005年11月15日,正好是他來廣東上任的同日--來到廣東是11月15日,死在廣東也是11月15日,冥冥之中,是誰 在這般奇特地安排?其中的深意莫非是,既然你任仲夷死於來廣東之日,那麼你的死表明你必將以另一種形式在廣東新生?這一"任、習交接班"照片,讓人想起, 任仲夷主導和影響廣東改革開放整整25年!任仲夷之魂還將繼續推動廣東堅持改革,即使後任想倒退,任仲夷也絕不會答應!今日任仲夷畫冊《歲月痕跡》出版, 就是要像"朱鎔基四卷"出版一樣,就是要重振改革,反對"胡洩"(胡錦濤讓改革洩氣倒退)!

其二,今日皇儲習近平乃習仲勳之子,有"任、習交接班"照片,可以有助汪洋密切與習近平的關係,順應汪洋如今既要緊跟胡錦濤,亦要與皇儲更緊密的戰略需要,如此則可掩護潘文中大膽讚揚趙紫陽的敏感之言--讓一些害怕或反對公開籲請還趙紫陽清白的人有投鼠忌器之難。

但是,也有另一種可能,潘文更深意向是:肩負"以悼念趙紫陽促習近平堅持改革"之重任--任仲夷與習仲勳親切握手愉快交接班的照片,展示了任仲夷發揚習仲勳在廣東的改革精神,以深化改革堅持改革、將廣東推向了中國改革之窗的高峰,讓廣東成功完成了"二次北伐".憑吊如此動人歷史遺跡,習近平哪怕不具政治遠謀,但只要還稍有人性孝道,當思十八大主政登基後,努力繼承父親遺志,如任仲夷"無私無畏,一身正氣,堅持真理不退縮"一樣,將胡錦濤製造的"改革倒退潮"徹底扭轉,重新啟動以政治體制改革為核心的改革開放。這才能不負父親習仲勳在飽受極左文革苦難時,仍然對兒子的悉心養育!

借任仲夷畫冊《歲月痕跡》出版,讓廣東人懷念"改革廣東"的黃金時代,以此推出任仲夷的"政治遺囑":"紫陽也功不可沒"--中國再出發應從呼 籲"趙紫陽必須平反"開始!由宣傳任仲夷的"政治遺囑",亮出"任仲夷與習仲勳親切握手愉快交接班的照片",由此逼習近平上承父志下順民意,再啟改革。如此迂迴委婉,苦口婆心,天衣無縫的"說項"謀略,真是"可憐天下改革心",習近平若對此無動於衷,那就真是"中南海的氣數 盡了"。

作者:朱健國

責編:吳雨



朱健國簡介

朱健國,本名朱建國,雜文家、學者。1952年5月生於湖北洪湖,現居深圳;曾為《南方人才市場報》副總編,中華讀書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深圳記者站站長、主 任記者,《大公報、大周刊》主筆兼新聞部主任。主要作品:《不與水合作》、《早叫的公雞》、《鋼鐵是怎樣沒煉成的》、《誰逼官貪》、《東方健民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