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京都議定書—澳洲大選成敗在此

Mark Tamhane2007年11月20日

澳洲是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絕無僅有的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國家,而現任總理霍華德並不計劃做出任何改變,因此,氣候保護議題也就在澳洲選戰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量。

https://p.dw.com/p/CPel
墨累河圖片來源: DW / Irene Quaile

維多利亞州東南部小城Cobram的農場主布朗憂慮地看到澳洲最宽的河流——墨累河水位線正在嚴重下降。站在幾乎完全乾涸的河床上,布朗憂心忡忡:「水位線比往年的這個時候低了一米半。」他說,「河流上游缺水,根本流不到這裡來。」

墨累河及其支流可謂是南部澳洲大部分乾旱地區的生命命脈。然而,七年大旱過後,浩瀚長河變成了潺潺溪流。

食品供應受到威脅

墨累缺水不僅給河畔農場主帶來了災難性後果,澳洲其它地區也受到影響,因為沿岸種植園出產佔全國產量40%的農作物。這令澳洲农业部長麥克高蘭深感不安:「持續多年的旱災不僅摧毀了小型農莊,更牽連到整片鄉村,甚至可能威脅到城市中心。」

但麥克高蘭等霍德華政府內閣成員卻拒絕承認旱災規模與全球氣候變暖之間存在著什麼關聯。而反對黨領袖——工黨主席陸克文則一再強調:「我們的國家目前正在經受嚴重的乾旱。權威學者已經證實,氣候變化是導致如此程度的自然災害的原因之一。」

氣候保護成為競選陳諾

陸克文陳諾說,如果他當選總理,一定會簽署京都議定書,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這對於澳洲选民來說無疑發放了一個積極的訊號。政府及反對黨派之間在經濟、稅法、醫療保障方面的競選綱領旗鼓相當,而對於京都議定書的態度卻涇渭分明。這一差異幾乎成了區分朝野黨派的標誌。

霍華德擔心經濟受損

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在經濟上嚴重依附於能源密集的重工業,如鋼鐵及鋁合金生產。執政11年之久的自由黨首領霍德華一直向媒體宣稱,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將給澳洲带来經濟損失。在最近一次的廣播發言中,霍德華表示:「我們不想出賣成千上萬的工作在礦井和能源戰線上的工人。」如果霍德華繼續留任,他可能會致力於開發「清潔煤炭」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核能發電也將重新提上日程。

而駐足於墨累河畔的農場主布朗注視著澳洲昔日最波瀾壯闊河面的殘存遺跡,盼望著另一種方向的氣候變遷。「昨天有人告訴我說,我們最需要的是降雨。聖經上的降雨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