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刺激經濟大招能奏效? 專家:關鍵看人民買不買賬
2024年10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9月24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宣佈多項增量貨幣政策,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銀行提供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和股東回購和增持股票。
具體而言,中國央行近期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可以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兆元。此外,今年年內,央行還將視市場流動性的狀況,可能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
有關房貸,潘功勝宣佈將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的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大約在0.5個百分點左右。潘功勝說,「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將減少銀行的利息收入,但也會減少客戶的提前還款。」他預計這一項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總數大概1500億元左右。此外,潘功勝還宣佈將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將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當前的25%下調到15%。
兩天後的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會議,為降息降准、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政策背書,並稱 「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要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提升消費結構」等等。
隨著政府多管齊下的新政策和承諾的「隆重」推出,中國股市出現低位反彈,繼而創下近16年來最大單周漲幅。
刺激消費端:效果難測
長年關注中國經濟政策、金融及房地產市場的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庫納特(Gero Kunath)認為,中國在第四季度開始前宣佈刺激經濟一攬子政策發出了一個重要訊號,表明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今年5%的經濟增長預定目標處於危險之中。而從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等措施來看,中國政府此次推出的政策更著眼於消費端,著眼於提高家庭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但是,消費端刺激政策的問題在於,無法預估中國家庭對相關政策作何反應,即中國政府很難對刺激消費政策的作用進行控制或操控,這和中國政府2008年推出的4兆投資計劃直接拉動經濟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刺激計劃將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隨後因此出現供給過剩的房地產業。
"僅靠優惠貸款條件不足以助推中國經濟」,經濟學家庫納特表示,「許多人將家庭儲蓄投到房產中,但一段時間來房產卻在貶值。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的決定充其量只能彌補房產貶值所帶來的部分損失。在這些民眾看來,他們的投資以及以房養老的願景岌岌可危。目前可以觀察到的房價下跌的狀況也讓貸款投資房產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此外,疫情以及疫情後經濟復甦乏力的形勢讓許多中國人看到,他們的工作崗位、現在的工作量和薪水水準不一定有保障。這會讓他們在貸款問題上會非常小心。尤其是年輕人本應是長期性房產的主要目標群體,但目前的青年失業率甚至可能高達19%。在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他們很難還願意進一步貸款,讓自己背上借貸負擔。」
青年失業率高企對樓市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這一觀點也得到DW採訪的另一位經濟學者、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劉宛鑫博士(Dr. Wan-Hsin Liu)的認同:「中國前幾年推的政策是房住不炒,更希望推動有自主需求的人去買房。誰會有需求?那就是年輕人。但因為青年失業的問題在那裡,還有延伸出的躺平、內卷、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小孩的問題,這也會抑制房地產的需求。在人們買房的意願和能力都低於以往的情況下,降低利率和首付比例的影響中長期來看還是有限的。」
而對於中國政府所出台的提高貨幣流動性的寬松貨幣政策,劉博士分析認為,從中長期而言作用有限:」銀行只能通過這種貨幣政策告訴人們,告訴企業現在可以來貸款,你要負擔的利息是比較低的,希望提高企業和個人貸款的意願。但企業願不願意去貸款取決於企業願不願投資,人們願不願意貸款取決於人們願不願消費,比方說購買房產。目前來看,尤其是民企投資意願不足,消費者也是。如果投資和消費意願不足,那麼這些錢最終還是留在銀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想要達到的作用就不會那麼高。關鍵是看人民買不買賬,企業是否認為拿貸款去投資的回本收益高於貸款利率,家庭和消費者是否預期房價還會繼續跌。房地產現在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如果大家預期房地產繼續跌,就沒有人願意進場,就不會貸款。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雖然減輕了已經貸款的人在利率方面的負擔,但如果人們對前景的景氣感到悲觀,那麼他們可能會把這筆錢先存下來,而不是去消費。「
結構性改革:無法迴避
經濟學家庫納特認為,中國政府現在出台的措施仍然是「用新錢解決老問題」,即通過借債維持經濟引擎運轉,但是,如果不佐以改革,現有措施並不能改變長期的前景。他的建議是:「從長遠來看,結構性問題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從國際比較而言,中國居民收入在GDP中的佔比很小。中國的居民消費只佔GDP的37%,而在美國,這個數字為68%。為了讓居民消費扮演更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須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在社會保障制度上進行重大改革。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很多漏洞,這在疫情中表現非常明顯。為了給家庭安全感,讓他們知道在危機中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經歷那麼大的動蕩,就應該對現在出台的措施輔之以這一領域的改革。」
劉宛鑫博士也認為,中國願意從各個面向去做出政策的調整,給了市場一個很正向的訊號,但還有很多事必須做,包括如何去提振企業的投資信心,如何促進充分就業,減少失業問題,如何讓市場的能量和動能釋放出來。她說:「這又引出下一個問題,企業會問,我去投資、去生產,那麼誰來買?如果沒人買,企業也不願意投資和生產。國內不好賣就會賣到國外,那麼出口就是中國尤為重要的支撐。但出口能否維持一定程度持續的正向發展,現在就是一個問題。一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而且不知美國大選誰會獲勝,貿易戰和中美科技競爭會不會更加激烈,二是中歐之間因為電動車補貼調查引發的爭執還在協調之中。電動車在現在、尤其是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支撐性角色。中國政府能做什麼,是否能夠跟歐盟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避免中國電動車不能出口歐洲就很重要。因為必須要維持出口的暢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中國經濟的發展,不然企業的投資信心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足。在國內消費信心還有待提振的情況下,出口不能再疲弱。必須要維持一定的成長和穩定,才能支撐中國經濟。因此,中國搞好國際關係非常非常重要。地緣政治緊張和兩岸關係問題也讓很多外企擔心在中國的投資,影響到他們的投資意願,從而影響到中國的就業機會。」
穩定股市 挽救GDP
從萎靡不振的中國股市出現大幅反彈可以看到,投資人收到了新政策中全力提振中國股市的利好訊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9月24日宣佈,人民銀行第一次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其中一項是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使用自身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作為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但機構通過這個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潘功勝透露,首期所謂「互換便利操作」規模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此舉將為中國股市提供更多資金,推動官方所希望的「穩定股市發展」目標的實現,不過,經濟學家也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將投資人的投資標的部分限制在上市公司以內,將影響到投資效率以及資源配置的其它可能性。
經濟學家庫納特和劉宛鑫都指出,中國政府目前已推出的這些措施仍無法解決結構性的問題;鑑於中國今年頭兩個季度的增長率均低於5%,目前推出的刺激經濟計劃主要是為了在短期內,至少在今年內讓經濟增長率不低於5%太多,最好能夠達到5%。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目前預計,中國今年全年的GDP增長將低於5%,約為4.7%-4.8%。因中長期問題並沒有解決,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測中國明後年的GDP增長會更低,約為4.4%-4.5%。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