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場賑災義演背後的故事

艾柯2008年7月9日

四川地震已近兩個月,當相關報導已經不再佔據媒體報導的大幅版面時,德國各地民間為災民舉辦的各種籌款活動還在零星繼續。周二晚間,位於法蘭克福的德國中央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會議大廳裡舉辦了一場高水準的室內古典音樂演奏會,所有演出的收入都會流入一個名為「法蘭克福幫助四川/中國」(Frankfurt hilft Sichuan/China)的捐助項目,這些資金將會扶助四川綿竹災區中學的孤兒,以便他們順利完成中學的學業。

https://p.dw.com/p/EZOp
"Metropol-Ensembles"(大都會樂團)圖片來源: Gerhard Friedmann

這場小型音樂會的發起人是托馬斯-羅(Thomas Lo)先生。第一眼看到羅先生的時候,很難確認他來自哪個國家。這位德國中央銀行的Direktor(銀行高管) 父親是廣東人,母親是德國人。據羅先生自己介紹,他的父親在30年代來到德國,納粹時代倖免於迫害。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羅先生熱愛美食和音樂圖片來源: Gerhard Friedmann

羅先生自認為是百分之百的德國人,還有50%是中國人,這種150%的加法身份的確獨具一格。雖然羅先生不會一句中文,但並不妨礙他和德國的華人圈交好,而作為"Freunde des Salzburg Seminars"(薩爾斯堡講座聯誼會)的德國負責人,羅先生也積極從事社交文化活動, "薩爾斯堡講座"是1947年哈佛大學的學生發起,聯合各國精英舉辦講座討論。

羅先生不否認這是個精英圈裡的活動,幾年前,美國卡塔琳娜颶風災害後,羅先生也組織過義演,為美國災民捐款。通過個人關係,他聯繫到了"Metropol-Ensembles"(大都會樂團)的音樂家,專程來到法蘭克福演奏勃拉姆斯的五重奏。其中幾位音樂家去過中國,大提琴手也曾在香港教授"大師班",幾個人欣然答應羅先生參加演出。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演出現場--德國中央銀行會議廳,這座大樓是德國馬克1948年誕生的地方圖片來源: Gerhard Friedmann

由於四川地震和緬甸颶風發生災害時間相近,德國民眾在捐款上是否有自己的"偏好"?羅先生說,德國民眾對中國還是有很大的好感,很多人在捐款時會有擔心緬甸軍政府濫用國際民間捐款的考量。至於在西藏問題上,雖然德國民眾中有不同於中國人的看法,但是羅先生說:"在賑災話題上並沒有什麼政治方面的因素影響。大家只關注那裡發生了地震,人們需要幫助。"

既然是精英,難免是少數。當晚到場的觀眾人數不多,只有幾十位。每張40歐元的門票收入加起來也有1千-2千歐元,這些資金將流入"法蘭克福幫助四川/中國"的捐助項目,發起人任大民在演出開始前就強調這是一個民間自發的項目,目的是為了幫助地震後成為孤兒的中學生完成學業。項目直接在綿竹地區找到接管,以便資金保持原額發放到孤兒手中。

為何不將捐款直接交給捐助機構?任先生說,他一直夢想幫助貧困學生。8年前,任先生因在德學業優秀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頒發的獎金1000馬克,其中的一半由在吉林政府教育部門的父親帶到貧困地區救助那裡的學生,其它的一半留給家族中的孩子作為獎學金。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任大民介紹捐助項目圖片來源: Gerhard Friedmann

任先生說道,這個項目參與人員都是志願者,不產生任何的管理費用,籌集的捐款將由法蘭克福市政府參與管理,所有過程透明化,並且有專門的網站公佈相關訊息。有兩位專門的志願者負責和綿竹教育局聯繫,尋找沒有得到足夠經濟支持的孤兒,給予他們來自德國的關懷。

無獨有偶,專程從海德堡前來的"中國之友協會"也帶來他們為災區孩子募捐的一千多歐元款項。

發動群眾一次捐款也許不是一個難事,但是支持這樣一個中長期的救助項目,對參與的在德華人來說是個挑戰。這背後就需要專人長期的參與,不時或者定期舉辦相關的活動,再度為孩子們募捐,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以便更多的資金流入,以及一套適合於長期進行的捐助管理程序。

任先生似乎信心十足,德國民間並不缺乏這樣的熱心人。而具有高超技藝的音樂家也積極參與義演,這對喜愛古典音樂的人來說,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參加演出的葉林圖片來源: Gerhard Friedmann

參與這次演出的首席小提琴是出生於音樂世家的娜塔莎-考薩柯娃(Natasha Korsakova), 這位從小被譽為神童的俄羅斯希臘混血音樂家在一把1770年由制琴大師帕諾莫Vincenzo Panormo出品的小提琴上演奏巴赫、勃拉姆斯的傳世傑作;來自中國的葉林先生也參與演出,這位長年在法蘭克福歌劇院工作的小提琴手為觀眾帶來了由新疆、蒙古民歌改編的鋼琴、小提琴協奏曲。一位觀眾驚訝地說,原本以為中國的傳統音樂只是對於歐洲耳朵來說十分陌生的京劇,殊不知中國的少數民族民歌用西洋樂器演奏如此悅耳。

連低調前來的中國駐法蘭克福領事館的人士在中場休息後換坐到第一排欣賞人間天籟。這一刻,人們忘記了政治上的分歧,甚至暫時忘記了那些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人們。音樂的力量是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