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港媒:達賴、朝核會談與倫敦誤殺事件

報摘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7月28日

德國日前向達賴喇嘛頒發「和平獎」引起了北京的強烈反彈;另外,北韓核問題六方會談今天進入第三天,而最近發生在英國的巴西青年被誤殺事件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所有這些都是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

https://p.dw.com/p/6yBh
看看北京那邊如何反應圖片來源: AP

達賴獲獎不至於影響與北京的溝通渠道

據親北京的香港《大公報》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二十七日在答覆該報記者關於德國黑森州向達賴頒「和平獎」一事的咨詢時強調,中國政府對達賴問題的立場是明確的,對德方為達賴頒發所謂「和平獎」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大公報》的報導寫道:「外交部發言人重申,達賴不是單純的宗教人士,而是一個長期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的政治流亡者。他說,我們反對任何國家的官方人士以任何名義和形式會見達賴,為達賴從事政治活動提供場所。德方不顧中方交涉,允許達賴赴德活動,並為其頒發所謂』和平獎』,對此我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報導還寫道;「七月初傳出的消息是,達賴使者與中央高層代表在瑞士舉行閉門會談,達賴對會談的結果感到滿意。而中方也在公開場合對中外媒體承認了此次會談,稱「中國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國外考察時曾經會見了一些國外的藏胞,進一步瞭解他們的願望和要求,其中也包括與達賴關係密切的旅居國外的藏胞。」中方還表示,「中國政府歷來十分關心旅居國外的藏族同胞的情況,」並強調「愛國一家」和「愛國不分先後」的政策。觀察人士指出,種種現象顯示,中方處理達賴問題時雖保持原則立場不變,但在技術操作層面上已發生微妙變化,顯然中方高層在處理這一問題時采納了一些智囊提出的「合和為貴」的意見。該人士稱,此次達賴赴德接受「和平獎」會在一定程度上給雙方漸趨改善的關係蒙上陰影,但應不至影響雙方繼續建立溝通渠道。」

韓核會談一波三折,北韓人很聰明

正在北京舉行的六方會談昨天剛剛傳出北韓有意全面棄核,今天又傳出北韓與美國發生重大分歧。究竟如何看待這種一波三折的現象?今天的香港《太陽報》發表文章,題目是《六方會談北韓新策略:其他數方可能陷於困境》。文章寫道:「與前三輪六方會談相比,此次會談首先有幾個框架性的變化。一是隨著美國口頭表示願意承認北韓是主權獨立國家,尤其是承諾不對北韓發動軍事進攻,籠罩在朝鮮半島上空的戰爭威脅可以說已經基本消除;

二是今年二月,北韓已經明確宣佈擁有核武器,因此如果說過去三輪六方會談還只是猜測北韓是否用途核武裝,那麼此次各方面對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核國家。這種框架上的改變,對會議的議程、各方談判的策略和底線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首先,此輪六方會談的議題既有第三輪遺留下來的老問題,又有隨著框架改變而產生的新問題。所謂老問題,就是指北韓原先提出的政治、經濟和安全上的要求,此次六方會談能在多大程度上予以回復。……至於因框架改變而出現的新問題,主要是指北韓已經是一個核國家,因此其談判的起點、角度和策略必然有所不同。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所謂棄核的定義,之前是北韓停止所有核計劃,但現在便涉及到究竟只是停止核計劃,還是連同已經擁有的核武器都一起銷毀?……這無疑是大大提高了北韓談判的起點使得美韓處於被動局面。」

文章接著寫道:「另外,前三輪六方會談主要是在以經濟援助換取北韓棄核的問題上兜圈子。但北韓人聰明得很,他明知道現在各方都想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盡快解除北韓核武裝,因此「以援助換棄核」成了六方會談的主要模式。因此,有最新消息說,北韓不同意韓國帶來的方案,即如果北韓同意棄核,韓國立即承諾提高兩百萬千瓦的電力供應。很明顯,北韓知道能源和經濟援助早晚可以得到,因此它故意將經濟議題放在一邊,而主攻政治和安全議題,這樣美國和其他數國就陷入了困境。因此,對此輪六方會談的技術性困難,絕對不可低估。」

國際社會反恐的困境

近日香港媒體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上周一名巴西青年在論斷被警察誤殺。《明報》今天刊登文章,題目是《反恐:英國須走出焦慮和誤區》。文章寫道:「倫敦警方誤殺巴西青年,以及一般聽來荒謬至之極的『格殺不論』命令,令人感到這不但顯示了倫敦警方和反恐部門的失職、無能,而且更多地折射了蔓延在整個英國社會的一種焦慮。短短幾個星期時,由於恐怖襲擊接連發生,而兇犯至今未能真正歸案,英國人開始由「七七倫敦血案」時的沉靜轉化為一種深深的焦慮。而這種焦慮本身,也折射了當今國際社會反恐的困境。

所謂反恐,應當包含兩層意義:一是追捕凶手,二是展開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文明對話。但實際情況是,近幾年來後者完全付闕;前者則也陷入了極大誤區,亦即當兇犯久久未能歸案時,從警方到民間都會產生一種焦慮,由此導致與西方民主完全背道而馳的作為,並產生嚴重後果。」

《明報》的文章分析道:「眾所周知,西方社會有人權和民權之分。如果說,人權在狹義上專指人們的政治權利,那麼民權就一意指更為廣泛意義上的公民自由權利。而在自由社會裡,公民自由的根本基礎,首先就是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過去一段時間,由於恐怖主義盛行,西方公民的這一自由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但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反恐的展開,尤其是官方和民間日漸陷入焦慮狀態,西方公民的「免於恐懼的自由」再次受到打擊。以上周五的巴西青年被誤殺為例,尤其是倫敦警方至今不改「格殺不論」的命令,但同時又對追捕兇犯一籌莫展,恍惚之中讓人感到似乎回到了警察國家的年代。」

文章最後寫道:「巴西青年倫敦被誤殺,直接導致英國的穆斯林社團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並進而導致英國穆斯林社團和主流基督教社團的嚴重對立。而反恐本來應該逐漸疏解這種對立,但沒想到卻使這一對立日益加劇,這是英國反恐的真正悲劇。」